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习题
第一卷(选择题
60分)
基础知识(18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畏罪潜(qiǎn)逃只会受到更严重的惩戒。
B.邻居家的孩子温驯(xùn)且羞怯。
C.在案件未查清事实前妄下段语,只会冤(yuān)枉好人。
D.怪诞(dàn)不经大慨是动物行为研究学家在外人眼中的写照。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屠(屠夫)惧,投以骨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跟从)
C.两狼之并驱(驱使)如故
D.狼不敢前,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相向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十分激动,大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B.意大利队攻势凌厉,逼得对方节节败退,抱头鼠窜。
C.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局长一发话,他总是首当其冲地抢着去干。
D.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B.我看出来这是一只白鸟一老天!这不是可可吗?
C.你想吃什么味道的冰激凌?浓情可可味的,还是清新香草味的?
D.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6.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凌乱”“忙碌”“悠闲”“激动”“硬”都是表状态的形容词。
B.“强壮”“清脆”“纯粹”“高尚”“笔直”都是表性质的形容词。
C.“苍白”“弯曲”“肥胖”“高大”“紫红”都是表形状的形容词。
D.虚心——进步
骄傲——落后
近——退
真——假都是反义词。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振铎的《猫》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B.《狼》一文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C.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阅读《狼》一课,完成下列题目: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尚未彻底认识狼的本性,对狼心存幻想,所以持有了一种迁就退让的态度。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奔”“倚”“弛”“持”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谋求自救,坚定了与狼斗争的决心。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起”,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本性的幡然醒悟。
9.对本文的写作特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有叙有议,主题深刻鲜明。
B.屠户杀两狼的过程采用了细节描写,非常细致逼真,使人如临其境。
C.文章采用了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D.文章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
10.
下列关于本文主人公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屠户是主人公,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和斗争精神。
B.狼是主人公,说明狼无论多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C.屠户是主人公,说明要与邪恶势力勇敢斗争。
D.狼是主人公,本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11.
最能表现狼的狡诈行为的句子是(
)
A.乃吾前狼假寐。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12.
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正确的一项(
)
A.对待像狼一样的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通过他的语言、神态表现出来。
B.文中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浪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目似瞑,意暇甚”。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也说明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欺诈的一面,那就要上当受骗;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D.文章最后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这就是故事主旨所在。
1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
B.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15.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
B.止增笑耳(感叹语气)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
D.狼亦黠矣(感叹语气)
三、阅读《猫》节选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能加内疚、后悔。
比喻,突出“我”对猫的死应负主要责任,因此“我”一直背负良心的谴责。
排比,“针,刺我良心的针”进一步说明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把猫当成了吃芙蓉鸟的凶手,内心的不安与自责。
夸张,用“刺我良心的针”形容“我”对猫的死深深悔恨。
作者通过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
遇到事情应该沉着应对,不能凭直觉判断,眼见不一定为实,对于动物犯的错,应该由它的主人承担。
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动物犯了错,也可以打,也可以骂,但要有个度,适可而止。
如果你喜欢猫也喜欢鸟,那么就不要把两者放在一起养,因为猫会吃掉鸟。
对划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D.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点。
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B.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C.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D.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第二卷表述题(共90分)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0分)
21.补写空缺部分(6分)
⑴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一个人____有大小,但只要有____,就是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⑵《诫子书》中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22.根据提示,完成题目。(2分)
请从“遮蔽
娴熟
步履
静穆
惬意”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句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5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寓意。(不超过20个宇)(2分)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
“那么让我来给你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这时下雪了,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
254片。当又ー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枝条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郑人惜鱼
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涔①,或设饵笱②之。列三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③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④。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
【注释】①汕、涔:捕鱼的方法。②笱:竹制的捕鱼器具。③罟:鱼网。④喁:鱼向上露出水面。
24.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4分)
⑴计无从得鱼____________
⑵列三盆庭中_____________
⑶日玩弄之
_____________
⑷鱼不腐者寡矣!”____________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
⑵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⑶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
26.这则寓言故事除了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外,还揭示了怎样的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7——30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27.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4分)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划横线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础知识(18题,每小题3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畏罪潜(qiǎn)逃只会受到更严重的惩戒。
B.邻居家的孩子温驯(xùn)且羞怯。
C.在案件未查清事实前妄下段语,只会冤(yuān)枉好人。
D.怪诞(dàn)不经大慨是动物行为研究学家在外人眼中的写照。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屠(屠夫)惧,投以骨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跟从)
两狼之并驱(驱使)如故
D.狼不敢前,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相向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
A.他十分激动,大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B.意大利队攻势凌厉,逼得对方节节败退,抱头鼠窜
C.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局长一发话,他总是首当其冲地抢着去干
D.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答案:“杯弓蛇影”是指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用在此处不恰当。“抱头鼠窜”是指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用在此处与“节节败退”搭配不当。“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或承受灾难,在这里修饰“抢着去干”不恰当。“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根据句义,D项使用更恰当。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B.我看出来这是一只白鸟一老天!这不是可可吗?
C.你想吃什么味道的冰激凌?浓情可可味的,还是清新香草味的?
D.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答案:B项语义重复,应该把“大约”“逼近”删去一个;C项成分残缺,应在“为”的后面补充上“我们探索”;D项缺少主语,应该删去“随着”或“让”
6.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凌乱”“忙碌”“悠闲”“激动”“硬”都是表状态的形容词。
B.“强壮”“清脆”“纯粹”“高尚”“笔直”都是表性质的形容词。
C.“苍白”“弯曲”“肥胖”“高大”“紫红”都是表形状的形容词。
D.虚心——进步
骄傲——落后
近——退
真——假都是反义词。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郑振铎的《猫》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B.《狼》一文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阅读《狼》一课,完成下列题目: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尚未彻底认识狼的本性,对狼心存幻想,所以持有了一种迁就退让的态度。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奔”“倚”“弛”“持”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谋求自救,坚定了与狼斗争的决心。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起”,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本性的幡然醒悟。
9.对本文的写作特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本文有叙有议,主题深刻鲜明。
B.屠户杀两狼的过程采用了细节描写,非常细致逼真,使人如临其境。
C.文章采用了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D.文章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
10.
下列关于本文主人公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B
)
A.屠户是主人公,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和斗争精神。
B.狼是主人公,说明狼无论多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C.屠户是主人公,说明要与邪恶势力勇敢斗争。
D.狼是主人公,本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11.
最能表现狼的狡诈行为的句子是(
A
)
A.乃吾前狼假寐。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12.
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正确的一项(
A
)
A.对待像狼一样的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通过他的语言、神态表现出来。
B.文中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浪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目似瞑,意暇甚”。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也说明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欺诈的一面,那就要上当受骗;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D.文章最后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这就是故事主旨所在。
1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
B.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15.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
B.止增笑耳(感叹语气)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
D.狼亦黠矣(感叹语气)
三、阅读《猫》节选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能加内疚、后悔。
比喻,突出“我”对猫的死应负主要责任,因此“我”一直背负良心的谴责。
排比,“针,刺我良心的针”进一步说明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把猫当成了吃芙蓉鸟的凶手,内心的不安与自责。
夸张,用“刺我良心的针”形容“我”对猫的死深深悔恨。
作者通过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B
)
遇到事情应该沉着应对,不能凭直觉判断,眼见不一定为实,对于动物犯的错,应该由它的主人承担。
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动物犯了错,也可以打,也可以骂,但要有个度,适可而止。
如果你喜欢猫也喜欢鸟,那么就不要把两者放在一起养,因为猫会吃掉鸟。
对划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D.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C
)
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点。
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B.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C.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D.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第二卷表述题(共90分)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0分)
21.补写空缺部分(6分)
⑴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一个人____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⑵《诫子书》中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22.根据提示,完成题目。(2分)
请从“遮蔽
娴熟
步履
静穆
惬意”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句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5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静穆的古树下有一只鹅惬意地蹲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太阳被乌云遮住了,鹅又迈着娴熟的步伐,离开树荫前去觅食了。
19.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寓意。(不超过20个宇)(2分)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
“那么让我来给你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这时下雪了,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
254片。当又ー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枝条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众多微博的力量加起来,会产生巨大的威力。(或:坚持不懈地点滴积累就会有成果的出现。)
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郑人惜鱼
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涔①,或设饵笱②之。列三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③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④。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
【注释】①汕、涔:捕鱼的方法。②笱:竹制的捕鱼器具。③罟:鱼网。④喁:鱼向上露出水面。
24.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4分)
⑴计无从得鱼____________
⑵列三盆庭中_____________
⑶日玩弄之
_____________
⑷鱼不腐者寡矣!”____________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
⑵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⑶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
26.这则寓言故事除了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外,还揭示了怎样的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答案:24.考虑
摆放
每天
少
(那个)郑国人(把鱼)捧出来看着它,说:“鳞片没有受伤吧?”
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那个)郑国人才后悔没有听从那个人的话。
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考虑没有什么途径得到鱼
26.错误的爱往往会对被爱者造成伤害。
译文: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考虑没有什么途径得到鱼,就用捕鱼的工具或者积水成坑诱鱼,或者编制笱笼投饵捕鱼。排放三只盆子在厅堂之中,装上水。得到了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咭咭地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活动)。(那)郑国的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肚子应该不饿了吧?”有人说:“鱼把江作为活命的地方,遇上(这样)呆在一勺的水中,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烂才怪啊!”(那郑国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郑国人才后悔不听有的人的话。”有道德的人说:“人民就像鱼儿一样,现在治理人民的人不都是那个郑国人吗?”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7——30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27.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4分)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划横线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7.(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28.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29.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30.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