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姓名:
年 级:初三
辅导科目:初中化学
学科教师:
上课时间
授课主题
1.3---1.4物质的变化,物质性质的探究
361950142875入门测
入门测
1.下列仪器可以加热使用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滴瓶 D.量筒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剩的试剂一定要放回原瓶 B.可用嘴尝化学实验室里试剂的味道
C.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效果更佳 D.把鼻子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
3.填空
(1)用试管夹夹试管的操作要点是 。
(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
(3)清洗玻璃仪器时,当看到仪器中的水既不 ,也不 时就洗干净了。
48806106694805003677285679577000894715683387000145605528829000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545782580518000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7.如图两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1)图①中的错误之处______,造成后果 。
(2)图②中的错误之处______,造成后果 。
419100542925知识精讲
知识精讲
21907586360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000000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知识点框架:
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的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的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外观区别
状态、形态、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等
镁条燃烧、钢铁生锈等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5.化学实验中的观察与现象的描述
(1)实验观察的一般顺序和内容:①变化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②变化时:变化的条件,以及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等。③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描述实验现象三忌:①忌把生成物的名称当做现象来描述,如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②忌脱离实验实际,如把白色的烟叙述成白色的雾等。③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概念: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强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和溶解性等)
性质的叙述中常有“难”、“易”、“会”、“可以”等词。
例: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2.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物质性质的探究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科学探究分六步进行。
→→→→→
Cu加热的视频解说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a、用洁净干布擦已冷却铜片的黑色部分
b、把铜片放在试管中加热
②
把铜片放在封口试管中,先加热铜片左端,变黑后逐渐右移,至不变黑后,再加热铜片最右端
金属铜呈光亮的红色,将铜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颜色变为黑色.
(1)针对上述现象作出假设和预测:
①假设:黑色物质为烟灰.
预测:a、黑色可以擦掉;
b、如果火焰不与铜接触的话,则铜片不会变成黑色.
②假设:黑色物质为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新物质.
预测:把铜片放入没有空气的试管内加热,不变黑色.
(2)实验验证: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是氧化铜
以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铜 + 氧气 氧化铜
(Cu) (O2) (CuO)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判断
直接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断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判断其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如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4.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2454910495300二氧化碳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密
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密
度比空气大
性质用途
3616960-3810用于灭火
用于灭火
例:乙醇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4375158890三点剖析
三点剖析
小结
3484880287020会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知识,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可以自己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会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知识,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可以自己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409575-38100题模精讲
题模精讲
18249902260600013271522669500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嫦娥二号”卫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下列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镁条发光放热 B.用电暖气取暖
C.将冰块罩在烧杯中,烧杯壁有水珠 D.太阳能热水器将水加热
4. 小洁同学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做了如下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变色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
5. 下列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火柴梗燃烧时生成了白色的灰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小苏打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
6.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酸碱性 B.密度 C.温度 D.硬度
7. 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B.纯净的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C.甲烷极难溶于水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7 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8.下列描述中,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是化学性质。
A.镁带燃烧 B.镁带能燃烧
C.镁带是银白色金属 D.镁带表面用砂纸打磨
9.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14325-19050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 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挥发性 B.溶解性 C.导电性 D.可燃性
2.纯净的铁:①银白色;②密度为7.86 g/cm3;③熔点为1535 ℃;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上面的叙述中,你认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物理性质,后者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酒精易燃烧 B.碘易升华,牛奶变质
C.刻舟求剑,铁能生锈 D.分离空气制氧气,火药爆炸
4.下列俗语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火上浇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燃
5.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 B.镁粉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于制作电线
6.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4-1所示的操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5762625-26606500A.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B.这是一种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C.该操作方法不能用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D.研究有剧毒的气体物质时也可用此方法
7.下列各组外观相似的物质中,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别的是( )
A.汽油、食用油 B.食盐、砂糖
C.酱油、食醋 D.白酒、矿泉水
8.通过下列哪种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组物质,请将有关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颜色 ②气味 ③味道 ④状态 ⑤硬度
银和铜________;空气和水________;氨气和二氧化碳________;金刚石和玻璃________;糖水和盐水________。
361950-28575能力拓展
能力拓展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棉花纺成线 B.棉线织成布 C.棉布制成衣 D.棉衣着了火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酒精灯做燃料 B.用石墨做电极 C.用天然气做饭 D.用秸秆制沼气
3.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和铝制炊具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做导线
5.判断镁条“溶解”在盐酸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镁的质量减少 B.液体质量增大 C.有放热现象 D.产生可燃性气体
6.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7.下列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蜡烛燃烧、放久的面粉结块 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燃放烟花、电灯通电发光
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着火点为4500C,易燃
C.沸点为-42.10C,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9.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得意 B.如鱼得水 C.百炼成钢 D.草木皆兵
10.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d.酒精易燃烧;e.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f.点燃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f中属于酒精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酒精用途的是 。
11.将下面左右两列相关词语用线连起来。
酒精挥发 物理性质 冰淇淋融化
光合作用 化学性质 铁具有导磁性
铜呈红色 物理变化 木材能燃烧
铁会生锈 化学变化 木材燃烧
12.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把块状硫研成粉末____,将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硫慢慢熔化_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_______,生成的气体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_____,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
13.已知胆矾:①是一种蓝色固体;②易被研碎;③能溶于水;④其溶液能与氢氧化钠反应;⑤在胆矾溶液中插入铁丝,会有红色的铜生成。试指出:
属于胆矾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 ,因为此性质 就能表现出来;属于胆矾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因为此性质
才能表现出来。
342900125730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下列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放久的面粉结块 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燃放烟花、电灯通电发光
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着火点为4500C,易燃
C.沸点为-42.10C,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3、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得意 B.如鱼得水 C.百炼成钢 D.草木皆兵
4、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杯破碎 B.钢丝球刷碗 C.冰块融化 D.鲜牛奶变质
5、“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6、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7、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易燃 C.沸点为-42.1℃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8、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9、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10、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变化,物质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11、在我们的目常生活中涉及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慢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1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海水制“碱” C.海水制镁 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
13、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
14、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选项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削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色 B.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食醋和酱油 D.向生锈铁锁的钥匙孔中加入铅笔芯粉末,使铁锁更容易打开
15、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 B.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
C.冰川融化——物理变化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
1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氧气;②活性炭;③生石灰;④盐酸;⑤硝酸钾;⑥石油。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能吸附有异味物质的是 ;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5)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 (6)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17、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氨气为无色无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可燃 ,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