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上学期7月摸底卷地理试题03(河北专用)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三上学期7月摸底卷地理试题03(河北专用)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1 16:0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摸底卷02(河北专用)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陆港使海港( )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国内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通过分析2016年不同省市作为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发现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据此完成4-6题。
4.回流意愿较高的流动人口的特征有( )
A.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较高、有配偶
B.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较低、无配偶
C.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无配偶
D.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高、有配偶
5.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升级,当地的劳动力需求转型 B.经济发达,日常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C.山河阻隔,地区间语言文化差异大 D.城区扩张,人居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6.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相对较强的小城市需要( )
A.疏解流动人口,预防出现城市化问题
B.促增长强保障,引导人口就地城镇化
C.开展回流人员技能培训,补充本地农村劳动力
D.鼓励流动人口返乡创业,减轻本地的社会负担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从西江干流鲤鱼洲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水库输水的工程。该工程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时计划采用地下深埋盾构(地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方式,在地下40m至60m空间建造(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台风、海潮侵袭 B.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C.减少对珠江口航运的干扰 D.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
8.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加剧东江入海口咸潮现象 B.缓解中山等地用水紧张状况
C.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 D.加剧广州水资源短缺
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9-10题。
9.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10.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森林火灾可毁坏大面积森林资源,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某兴安落叶松林区重度火烧后草本、灌木、乔木三种植被类型盖度(某区域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草本、灌木、乔木 B.草本、乔木、灌木
C.灌木、草本、乔木 D.乔木、灌木、草本
12.造成重度火烧后初期植被③盖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增加 B.光照增强 C.热量增加 D.风力变小
13.森林火灾过后,该林区地势低平处沼泽化加重,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地表径流增多 B.地下径流增多
C.蒸发减弱 D.降水增加
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14-15题。
14.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15.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岑溪古典鸡是广西岑溪的原生三黄鸡种,用传统的方法放到山林中饲养,因其形态似古典仕女得名“古典鸡”。古典鸡是广西唯一没有引进任何外来血缘、没有进行任何杂交配种的优质地方土鸡。采用传统水蒸鸡制作技艺,肉质细嫩、味鲜醇香、骨细香软、皮薄油少、鸡味浓郁。2014年,岑溪古典鸡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和“广西名牌产品”。2016年11月,岑溪古典鸡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岑溪古典鸡制作技艺入选第七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材料二 溪古典鸡产业基地位置图和养殖场鸡舍图
材料三 通过龙头企业——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养殖户+客户”的“4+”生产经营模式,为古典鸡养殖农户、贫困户统一提供鸡苗、饲料,免费提供养殖防疫防病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及销售,带动当地农民和贫困户利用山坡、果园、林地与公司合作饲养古典三黄鸡,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年销售3000万只,产值达10亿元。
(1)岑溪古典鸡为什么能吸引本地和外地大量消费者前往购买和品尝?
(2)采用“公司+基地+养殖户+客户”的“4+”生产经营模式,给当地的贫困户带来哪些益处?
(3)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岑溪古典鸡产业,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崩岗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的一种特有侵蚀地貌,指山坡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水力与重力综合作用下分离、崩塌,被称为当今的“生态环境溃疡”。崩岗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风化壳深厚的低山红壤区分布十分普遍,经过多年的治理和试验研究,总结出治理崩岗的技术方法。以下为“崩岗整治示意图”及“广东省某山地丘陵区不同坡向和坡度崩岗面积统计图”。
(1)描述崩岗的形成过程。
(2)指出该地不同坡度崩岗面积的分布特点。
(3)分析南坡崩岗面积最大的原因。
(4)结合“崩岗整治示意图”,说明崩岗整治工程措施及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5:ACCCA BDCAA DBADC
二、非选择题:
16.(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轮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2)从冰筏漂移方向可知,其与极地环流(洋流)方向一致,说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动;极地环流(洋流)的形成是因为极地东风的吹拂;而极地东风的形成是由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存在气压差;两地间的气压差与太阳辐射高低纬间分布不均有关。
(3)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固态降雪,使海冰补给来源变少;与降雪相比,降水的温度较高,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加速海冰融化。
17.(1)生长的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独特,并用绿色无公害饲料及传统山林放养方式,古典鸡品质好;采用传统制作技艺,鸡肉口感独特,符合消费者习惯;知名品牌,对顾客吸引力强;靠近国道,距离高速公路近,交通便捷,便于前往。
(2)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资金投入少,成本低,便于扩大养殖规模;免费提供养殖防疫防病技术培训指导服务,能及时获得和提高养殖技术;统一订单保价收购,风险低,收益稳定;形成完整的采购—运输—装卸—销售产业链,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实现脱贫致富。
(3)扩大养殖规模;加强品牌宣传;进行深加工熟食包装;开发新品;设立古典水蒸鸡连锁店;开设网店;加大基础投入,开发休闲旅游等。
18.(1)岩石先是受到风化作用而破碎,然后受流水侵蚀,再受重力作用影响,被侵蚀的岩体从山坡上不断崩塌下来,形成崩岗景观。
(2)不同坡度崩岗面积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21°-60°;21°以下及60°以上分布面积较小。
(3)南坡面为向阳坡,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壳较厚;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强烈。
(4)集雨区,布置截水沟拦截坡面径流,沟口要建跌水工程,防止崩岗溯源侵蚀;在崩岗中段,修筑梯田,建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防止泥沙向下游输送;对较陡峭的崩壁,削坡使之成为缓坡,为绿化创造条件;在沟谷打坝建库,拦泥保土,减少泥沙入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