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上学期7月摸底卷地理试题03(湖北专用)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三上学期7月摸底卷地理试题03(湖北专用)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1 16:0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摸底卷03(湖北专用)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扩展强度指数是指城市内某空间单元扩展面积占该城市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基戈马市主要以高密度低层建筑、大量贫困人口自发聚居形式扩展,下图示意2000—2014年基戈马市建成区扩展强度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基戈马市城市化处于( )
①加速阶段 ②稳定阶段 ③郊区城市化阶段 ④逆城市化阶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推测基戈马市( )
A.环境承载力大 B.管理效率高
C.土地利用效率低 D.城市污染少
日产(NISSAN)是日本的一家汽车制造商,目前在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设有汽车制造基地,并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2020年2月11日据外媒报道,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日产汽车将暂停日本九州工厂的汽车生产工作。因为全球面临的健康危机,日产成为了日本首家公布其国内工厂临时停工的汽车公司。据此完成3-5题。
3.日产汽车在日本停产的原因是( )
A.一般零部件短缺 B.九州疫情最严重
C.核心零部件短缺 D.资金、技术短缺
4.疫情期间,该工厂的暂时停产说明( )
A.现代工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B.日本国内市场狭小
C.产业的集聚效益越来越明显 D.日本工业体系残缺
5.在传统的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一般将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留在本国,主要目的是( )
A.获得高额利润 B.增加就业机会
C.降低资源消耗 D.快速占领市场
短命植物是一类特殊的草本植物。它们早春萌发,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这类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学者这样描述短命植物的生长情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有较多积雪。开春后,短命植物迅速生长。4-6月,沙漠里草绿花鲜,繁花似锦……”。下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气象站10月至次年9月各月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6-8题。
6.短命植物只在4-6月生长旺盛的原因是( )
①降水丰沛 ②土壤水分较多 ③热量适宜 ④日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推测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
A.根系浅短 B.多肉有刺 C.叶面阔大 D.植株粗壮
8.制约7月短命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干旱 C.温度 D.放牧
碳酸盐水体饱和及过饱和有利于碳酸盐沉积,凤成碳酸盐岩主要是指大量浅海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碎屑被风力改造而成的海岸沙丘石灰岩,通常由多期沙丘沉积而成。图为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风成碳酸盐岩多集中分布于( )
A.全年高温的低纬度地区 B.板块交界地区
C.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区 D.寒流流经地区
10.大多数河流入海口附近的风成碳酸盐岩数量较少,其原因是( )
A.风向季节变化大 B.海水的矿化度高
C.生物光合作用强 D.入海泥沙堆积强
冰川物质平衡包含冰川的积累和消融的动态变化,作为冰储量变化的直接反映,其直接观测可用于定量评估冰川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以及探讨冰川对气候变化敏感性问题。七一冰川(39.5°N,97.5°E)位于祁连山中段托赖山北坡。11月至次年3月,冰川物质积累和消融都很微弱,且消融量大于积累量。图甲为七一冰川的区域位置和等高线分布,图乙为1975—2015年七一冰川末端不同时期的边界信息,据此完成11-13题。
11.七一冰川的相对高度最可能为( )
A.665米 B.725米 C.855米 D.964米
12.下列时段七一冰川补给量与消融量最接近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
B.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
C.20世纪9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
D.21世纪10年代中期——21世纪20年代中期
13.导致该冰川11月至次年3月积累和消融状况的原因是( )
A.冬季降雪量大 B.风吹雪作用强
C.冰面升华减弱 D.气温迅速下降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联合有关人员测量了日出方位角(相对于正东方向偏北或偏南的角度)。下表为“不同纬度日出方位角测量数据表”。据此完成14-15题。
14.某同学计划在立秋日观黄山(约30°N)日出。已知立秋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6.3°。该日黄山的日出方位约为( )
A.东偏北13° B.东偏南13° C.东偏北19° D.东偏南19°
15.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各地不同日期的日出方位角( )
A.小于当地纬度 B.大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C.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增加而增大 D.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珲春经扎鲁比诺港(俄)至宁波舟山港的跨境内贸外运航线于2018年9月14日实现首航。和东北原有的通过大连等港口进行国内贸易的线路相比,新的航线路程缩短了300-800公里,运输时间节省2-4天,单吨运输成本可节省10-20元人民币。
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距离吉林省挥春市仅60公里,还有铁路、公路连接中、朝、俄经济腹地。扎鲁比诺港是一个天然不冻港,2014年与中国签署协议启动合作建设。
(1)分析扎鲁比诺港优越的自然区位条件。
(2)说明扎鲁比诺港的开发对中俄双方各自的意义。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黄土厚度最大、黄土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有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黄土高原上逐渐孕育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窑洞是黄土高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区。下图为黄土高原不同颗粒带分布示意。
(1)简述黄土高原颗粒分带的形成过程。
(2)分析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为什么选择“穴居式”,居住方式。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5:CCAAA BABCD CCBCC
二、非选择题:
16.(1)位于三国交界处,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天然不冻港,通航时间长;宽阔的海湾便于船只停泊进出;位于岛弧链内侧,不易发生海啸等灾害。
(2)对我国:形成东北和东南沿海物资互通的运输新渠道,缩短航程,节省时间运费;形成东北地区的出海通道,利于东北开展海上贸易,打造东北亚经济圈;带动东北经贸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对俄罗斯:有利于突破欧美国家制裁及封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东部港口的国际地位和东北亚经济圈话语权;带动俄罗斯广大远东地区的开发。
17.(1)西北季风将新疆、蒙古内蒙古一带的沙源向东南搬运;随着距离增长和地表起伏风力不断减弱,所携带沙尘在黄土高原基底次序沉积;于是在内蒙一带形成搬运后的戈壁,向东南形成沙漠—黄土—黏黄土的次序分布。
(2)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丰富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半干旱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的生长;黄河流经形成灌溉水源;农耕文明因此形成;周边戈壁和山脉成为天然屏障隔离外界干扰与入侵,有利文明孕育。
(3)大陆性气候年日温差大,穴居冬暖夏凉;黄土直立性好,挖洞不易坍塌;因地取材节省建筑投入。
18.(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轮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2)从冰筏漂移方向可知,其与极地环流(洋流)方向一致,说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动;极地环流(洋流)的形成是因为极地东风的吹拂;而极地东风的形成是由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存在气压差;两地间的气压差与太阳辐射高低纬间分布不均有关。
(3)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固态降雪,使海冰补给来源变少;与降雪相比,降水的温度较高,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加速海冰融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