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1022350011493500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调研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埃里希·弗罗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这部著作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此书畅销至今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作者在本书中对马克思的爱的理论持赞成态度,在继承精神分析方法基础上,分析和批评了弗洛伊德主义。但本书不是一部政治性的爱的理论专著,而是一部从科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谈爱的伦理著作。作者试图把马克思关于爱的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理论糅为一体。既采用了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社会存在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社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又采用精神分析方法,对爱的艺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在弗罗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愛,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弗罗姆把爱看成是一种主动能力。这种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和月下老人的传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找原因,怨天尤人,这不但不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
弗罗姆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即孩子不需为母爱做任何事。其实弗罗姆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确实,母爱是伟大的,相对于其他几种爱的形式而言,它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只要孩子存在,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便爱他。母爱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但是,弗罗姆忽视了另一个方面,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母亲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但是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无论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意识。这种空虛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这种“望子成龙”的意识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弗罗姆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他指出,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就这一点说,父爱的本质在于:服从成为主要的美德,不服从乃是主要的不孝——以收回父爱为惩罚。弗罗姆的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父爱除了和母爱一样具有其他形式的爱无法比拟的无私性外,也和母爱一样,具有有条件性的一面。不过父爱和母爱有一些差别: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注重身体健康,父爱比较注重精神成长;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眼于未来;母爱以感情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为来教育孩子。
(摘编自刘福堂《<爱的艺术>译者序》)
1.下列对《爱的艺术》中弗罗姆的看法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弗罗姆在《爱的艺术》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赞成态度,对弗洛伊德主义持批评态度。
B.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可以并应该学习的艺术,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C.弗罗姆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爱孩子,是因为孩子是她的,能给她以慰藉和希望。
D.弗罗姆认为,虽然父爱和母爱一样具有无私性,但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本质是服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指出了《爱的艺术》的性质以及巨大影响,强调这部理论专著的重要性。
B.文章第四段通过与传统看法和宿命论观的比较,说明爱是一种主动能力的观点。
C.文章第五段从两方面来认识母爱,既指出了弗罗姆看法的片面,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D.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运用了引用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弗罗姆对爱的艺术进行了系统阐述,既采用了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又采用了精神分析方法。
B.人们爱的失败,既有客观领域原因,也有自身主观原因,要很好地生活,走向爱的绿洲,应该学会爱的艺术。
C.母爱是伟大的,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但母亲也会感到空虚,因此母亲潜意识里希望得到孩子的慰藉。
D.母爱和父爱有所不同,人的成长应将母爱的重视健康、情感、眼前与父爱的注重精神、理智、未来结合起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批颇具本土化创作特点的影视作品挺立潮头,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而本土化恰恰是中国影视作品区别于好莱坞乃至其他影视文化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本土化是中国观众的共情点,是影视创作的立足点。
中国人的民族根性和时代精神,决定了影视作品所塑造的角色,在骨子里不能脱离民族文化根脉和伦理道德,不能以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来解释中国人、塑造中国人。无论是《觉醒年代》里的李大钊、陈独秀,《悬崖之上》里的周乙、张宪臣,还是《柳青》里的作家柳青,这些角色的生活背景虽然跨越数十年,但是其对信仰的坚守和赤诚的情感却一脉相承并持续激励着我们。
要精准定位中华传统美学符号并融入现代审美观念,打造符合新时代语境的本土化审美范式。像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漫作品,既融入古典文本的视觉形象又对接了后现代的审美观念,有效呼应了时下流行的国风、国潮。
(摘编自杨洪涛《本土化是影视创作的立足点》)
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重民族特性、重本土特色、重文化原创的文艺作品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频繁登上热搜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颇具“中国风”的电影,还是“圈粉”无数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都引发观看热潮,更赢得广泛赞誉。对本土化创作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中国元素”这一表象,还要看到它所浸润的文化自信。事实上,一些好作品正是秉持坚定的文化自信,按照“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风貌”的准则,将宏大的时代主题与本土特色紧密结合,让文艺创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弘扬主旋律、贴近本土、涵养情怀的有机统一。《流浪地球》的故事内核并没有采用西方电影逃离地球的“套路”,而是选择了带着家园一起去流浪,反映的是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的保卫家园的朴素情怀和面对困难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山海情》描述了大西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零开始把飞沙走石的荒石滩变成丰饶宜居的美丽家园,将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群像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摘编自陈朋《在本土化创作中彰显文化自信》)
材料三:
在近期举办的各种大型艺术活动中,优秀舞台艺术的本土化改编成为引人注目的潮流。《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待戈多》等经典作品令观众满怀期待。有着深厚民族文化积淀的传统戏曲,也通过对国外戏剧作品的改编,探索地方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从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黄梅戏《贵妇还乡》、河北梆子《美狄亚》、豫剧《朱丽小姐》的先后上演,到最近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蒲剧、豫剧双版本的《俄狄王》的推出,本土化的步伐越来越大,显示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热忱和坚守、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国外优秀文艺“拿来”之后,要使其适应中国国情,被中国观众接受,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本土化的改编。国外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改编,既体现了中国文化对话城外文明的努力与能力,也考验着我们坚守自身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因此,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本土化改编,都要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构建。鲁迅提倡“拿来”之后要“有辨别”,然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由于文化和国情的差异,有些在国外反响不错的作品,对中国观众而言未必合适。如有的作品在鼓励人们摆脱家庭束缚、社会偏见等惯性力量,释放自我、追求自由的同时,却忽视了“自由”和“自我”的边界,与中国社会普遍认可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家庭道德等产生冲突。这种水土不服的价值观,显然是本土化改编时应当审慎辨别、自觉摒弃的。
即使已广泛流传的经典作品,其本土化也常会面临因文化和时代差异造成的观念冲突。例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一毛不拔的犹太富翁夏洛克成为反面角色并受到嘲笑和压迫,相当程度是因为种族主义和宗教偏见。在当今的中国观众看来,他是个受害者,从他的角度来看,这部戏剧就是个悲剧。这显然与莎翁的原意相违背。如何在尊重经典与本土化之间巧妙取舍,获得平衡?创作者仍需不断探索。
(摘编自吕珍珍《舞台艺术本土化,当以世界为天中国为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塑造的角色不能盲目追随西方思潮,不能脱离民族文化根脉和伦理道德,应展示民族根性和时代精神。
B.《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山海情》等作品展示出重民族特性、重本土特色、重文化原创的特点。
C.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之所以获得观众认可,就在于它进行了本土化创作,展示了“中国元素”。
D.因文化和时代差异造成的观念冲突,创作者在尊重经典还是本土化的问题上会难以取舍,需要不断探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文艺创作的本土化受到人们关注,一些本土化的作品也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说明本土化是中国观众的共情点。
B.国外优秀文艺作品“拿来”之后也要“有辨别”,进行本土化的改编,才有可能适应中国国情,被中国观众接受,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C.有着深厚民族文化积淀的传统戏曲要想更好地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途径是改编国外戏剧作品,探索地方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D.对价值观与中国社会普遍认可的观念和道德有冲突的国外作品,即使国外反响不错,也不适合中国,本土化改编应拒绝此类作品。
6.文艺创作本土化要坚持我国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也可改编外国优秀作品。要更好地实现文艺创作的本土化,具体需要如何做?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停息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来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就是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钟头,在船梢歇着,有时候嚼嚼从马林鱼身上撕下来的肉,尽量使自已好好休息一下,攒些力气,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鲨鱼中首先露面的那一条。
“呀!”他嚷了一声。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像是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发出的声音吧。
老头儿系上帆脚绳,把舵柄夹紧。然后他拿起了上面绑着刀子的桨。他轻轻地把桨举起来,尽量轻轻地,因为他的手痛得不听使唤了。然后,他又把手张开,再轻轻地把桨攥住,让手轻松一些。这一次他攥得很紧,让手忍住了疼痛不缩回来,一面注意着鲨鱼的来到。他看得见它们的阔大的、扁平的铲尖儿似的头,以及那带白尖儿的宽宽的胸鳍。这是两条气味难闻的讨厌的鲨鱼,是吃腐烂东西的,又是凶残嗜杀的。饥饿的时候,它们会去咬桨或者船舵。这些鲨鱼会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时就把它们的腿和前肢咬掉。它们饥饿的时候会咬在水里游泳的人,即使人身上没有鱼血的气味或者鱼的黏液。
它们来了。但是它们没有像鲭鲨那样的直接游来。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裂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交切点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蹂躏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他要扎的只是肉,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于是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
“怎么啦?”老头儿说着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这一次戳进去很容易,他觉得鲨鱼的软骨断了。老头儿又把桨翻了一个身,把刀放在鲨鱼的两颚中间,想把它的嘴撬开。他把刀子绞了又绞,当鲨鱼嘴一松滑下去的时候,他说“去,去,滑到一英里深的水里去。去见你的朋友吧。”
老头儿擦了一擦他的刀片,把桨放下。然后他系上帆脚绳,张开了帆,把船顺着原来的航线驶去。
“天晓得,最后那一条鲨鱼撕去了我好多鱼肉。”他说,“可是船现在轻松些了。”他不愿去想给撕得残缺不全的鱼肚子。他知道,鲨鱼每次冲上去猛扯一下,就给扯去了好多的死鱼肉,现在死鱼已经成为一切鲨鱼追踪的途径,宽阔得像海面上一条大路一样了。
他想: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儿可想呢?没有。什么也别去想它,只等着后边的鲨鱼来到吧。但愿这真是一场梦,他想。但是谁晓得呢?也许结果会很好的。
下一个来到的鲨鱼是一条犁头鲨。它来到的时候就活像一只奔向猪槽的猪,如果一只猪的嘴有它的那么大,大得连你的头也可以伸到它嘴里去的话。老头儿先让它去咬那条死鱼,然后才把绑在桨上的刀扎进它的脑子里去。但是鲨鱼一打滚就往后猛地一挣,那把刀子喀嚓一声折断了。
老头儿只管去掌他的舵,连看也不看那条大鲨鱼,它慢慢地沉到水里去,最初还是原来那么大,然后渐渐小下去,末了只有一丁点儿了。这种情景老头儿一向是要看得入迷的,可是现在他望也不望一眼。
“我还有鱼钩呢,”他说,“但是那没用处。我有两把桨,一个舵把,还有一根短棍。”
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
他又把手泡在水里。这时天色渐渐地晚了。除了海和天,什么也看不出来。天上的风刮得比先前大了些,马上他就希望能够看到陆地。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从老人的视角描写景物,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海面的阔大无边,用以烘托老人个体生命的渺小。
B.第五段中“它们没有像鲭鲨那样的直接游来”这句话内容丰富,既交代了老人之前已与鲭鲨搏斗过,也写这两条鲨鱼的狡猾。
C.小说中展示了老人的硬汉精神,一个人面对大海和鲨鱼,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地抗争。
D.小说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写老人与鲨鱼的两次搏斗,一详一略;节选部分前后照应,结构也比较完整。
8.请简要说明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①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像是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发出的声音吧。
②它来到的时候就活像一只奔向猪槽的猪,如果一只猪的嘴有它的那么大,大得连你的头也可以伸到它嘴里去的话。
9.海明威说:“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文中是如何把老人这一形象塑造“活”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遂行,蔺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相如闻,不肯与会。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括代廉颇,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赵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遂奔魏之大梁。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卿分上中下三级,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B.太子,古代君王继任者的称谓,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制,常住东宫,可辅政监国。
C.刎颈之交,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莫逆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大的朋友。
D.大梁,在今河南开封,是战国时魏国都城,魏国又称梁国;宋代称东京、汴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颇具有谋略,勇武闻于诸侯。秦赵渑池之会前,他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秦国奢望;燕国攻打赵国时,他击败燕国进犯,被封为信平君,并代理相国。
B.廉颇居功自傲,也能坦诚改错。他认为蔺相如地位卑贱,不满其凭口舌之劳位居己上;当他得知蔺相如为国家不计私怨,便负荆请罪,与蔺相如交好。
C.廉颇事赵三代,却两次被取代。他历经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三代;孝成王让赵括取代他,导致长平之败;悼襄王让乐乘取代他,致使他出走魏国。
D.廉颇盼回赵国,最终未能如愿。赵王希望再任用他,仇人郭开暗中贿赂使者,他吃一斗米、十斤肉的行为被使者和赵王误以为是年老,就没有召用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前三句从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长期繁盛的历史三方面作总体概括。
B.“市列”三句写出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字凸显了杭州富民的比豪华、斗阔气,词人借此批判穷奢极欲的乱象。
C.下片前三句通过“叠巘”“桂子”“荷花”等意象写出湖山之美,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也为下文写民官之乐作了铺垫。
D.下片写笛声和歌声来表现百姓游湖的悠闲愉快,从宴饮之乐和赏景之乐来称赞官员的与民同乐和执政能力。
1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以行路设喻,“ ”,难以行千里,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能够行千里,说明要善于借助外物。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 ”。
(3)“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时所烧的烟火,常借指战争。诗词中常用“烽火”来表现对战争的感慨,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A)——曹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B)。”《雷雨》的 ,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也昭示着中国有了与西方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曹禺随后又创作出《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作的剧本匠心独运,富于激情,具有可读性和可演性。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激烈,( )。如《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对话,在两人叙述往事中,周朴园四次问鲁侍萍是什么人(C)。从“你——你贵姓?”到“你姓什么?”再到“你是谁?”(D),以及最后的“哦,你,你,你是——”,每次问话都体现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个性特征,而且这些动作化的语言又让人 ,感受到他渐趋紧张的心理状态,联想到他惊愕慌乱的姿态表情。这段对话层次分明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由隐微至显露,最终达到 的高潮。
为表彰曹禺而以曹禺名字命名的“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戏剧界 ,对推动我国戏剧剧本的创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17.文中A、B、C、D四处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问世 浮想联翩 波涛汹涌 久负盛名
B.面市 浮想联翩 波澜壮阔 声名鹊起
C.问世 异想天开 波澜壮阔 久负盛名
D.面市 异想天开 波涛汹涌 声名鹊起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且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B.而且对话层次清晰,富有情感
C.而且人物语言个性化、动作化
D.而且通过动作化语言展示出人物性格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不仅有利于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奧秘,也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在火星探索过程中,人类会产生很多新的技术。中国在火星探索方面的突破,无疑为此作出重要贡献。作为全球公认的高科技航天项目,②___________?据统计,从1960年人类首次尝试发射火星探测器到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之前,几十次发射中,有16次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大气层,但只有9次成功着陆。③___________,表明中国在火星探测上,已掌握着陆的系统技术,即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操作,更是创下了世界首次。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当天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超过了15%,而肥胖人群发病率高达75%。可见,肥胖者等于是脂肪肝患者。肥胖者必须减肥,才能避免得脂肪肝。减肥就是不要吃含脂肪的肉类食品。一旦患上了脂肪肝,也不要恐慌,只要积极治疗,就可能好转。
①肥胖者并不一定是脂肪肝患者。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华为公司在华中科技大学招收了两位“天才少年”,其中叫张霁的毕业生,入职华为即享受201万年薪,引来了大家的一阵羡慕。后来有人发现,张霁是一名高考复读生,大学本科为武昌理工学院(当时为三本)。一时之间很多人无视张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的身份,对他的能力产生质疑。
在当下的职业招聘中,学历歧视现象广泛存在。有人认为合情合理,觉得第一学历最能证明实力。也有很多人反对,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会发展变化的,何况一个人。
对此,你怎么看呢?某媒体平台开辟专栏,对此事展开讨论。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答案
(1-5题,7题,10-12题,14题,17-19题,每小题3分)
1.B 2.D 3.C 4.C 5.D
6.①要精准定位中华传统美学符号并融入现代审美观念,打造符合新时代语境的本土化审美范式。②不能局限于“中国元素”这一表象,还要秉持坚定的文化自信,将宏大的时代主题与本土特色紧密结合,让文艺创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弘扬主旋律、贴近本土、涵养情怀的有机统一。③对国外作品本土化改编要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构建,辨别并摒弃与我国社会观念和道德产生冲突的价值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A
8.①形象地描写出又遇鲨鱼时,老人那种忽遭痛苦时的下意识感受,暗示了鲨鱼来得突然而且凶残。②写出了鲨鱼的贪婪和凶猛,也更能表现老人勇于搏斗的精神。(每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通过海阔、风刮、天晚等环境渲染,表现了老人的孤独,以及老人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②通过与鲨鱼搏斗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的熟练和勇敢不屈。③通过老人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坚毅顽强和孤独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 11.C 12.D
13.(1)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只是因为我们两人在呀。(关键词“顾”“徒”的翻译各1分,大意3分)
(2)经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说:“我是个浅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到这种地步啊(是如此的宽厚啊)!”(关键词“因”“鄙贱”的翻译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秦王派使者通告赵王,想和赵王交好,在西河外的渑池进行会见。赵王于是前往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妄想。”赵王同意这个意见。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作为赵国的将军,有攻打城池、野外作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但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如今您与廉颇同朝为官,廉颇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普通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不才,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单单怕廉将军吗?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只是因为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经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说:“我是个浅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到这种地步啊(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赵惠文王去世,儿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赵括取代了廉颇,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士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燕王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大败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于是逃奔魏国的大梁。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
14.B
15.这三句照应了首句“东南形胜”(是对首句“东南形胜”的铺展描写)。(1分)运用了对偶、比喻和比拟等手法,(2分)形象地写出了江岸绿树如云,郁郁葱葱,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霜雪,江面开阔,地势险要的景况,(2分)表现出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6.(1)(故)不积跬步 假舆马者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空1分,第(3)处只要合理即可给分]
17.B 18.A 19.C
20.①火星探测②火星探测到底有多难③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②肥胖者减肥并不一定能避免得脂肪肝。③减肥并不一定不吃含脂肪的肉类食品。(答出一句给2分,答出两句给5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2.写作提示
第一段是背景材料,同时暗示写作的范围和话题。第二段是核心材料,明确话题并指出两种不同观点,这是写作的基础。第三段是任务要求,谈对此的看法,参与媒体专栏讨论,应写议论文。
参考立意:
反对学历歧视:①第一学历代表过去,不保证未来;②第一学历敲开门,后续发展看个人;③人才成长并不齐,大器晚成不稀奇;④学历看人太肤浅,事实往往会打脸;等等。
赞同看重第一学历:①学历不只代表过去,其中也蕴藏着未来;②第一学历不简单,能力素质在其间;③学历不只敲门砖,更是发展垫脚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