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俄国史》
20世纪初叶,垄断组织已成为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455个工业部门中约有200个卡特尔和辛迪加,全国12家大银行集中了国内50家股份银行80%的固定资产和债务。 ——周尚文等著《新编苏联史》
材料二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沙俄同时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点和浓厚的封建色彩;
远远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尖锐,工人、农民构成革命的阶级基础
材料四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万多的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
一支。1917年春,全国劳动力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
,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里程》
材料五 1900年,流亡海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
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
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战暴露了沙皇统治的腐朽与落后,国内危机四伏。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21-1929)
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企业积极性
利用市场经济
提高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