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共31张PPT+3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共31张PPT+3份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1 16:12:36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新课导入
铁丝燃烧后,质量会变大,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变大的。
木材燃烧完后,只剩下灰,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变小的。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是否与镁条的质量相同呢?
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相等?
分析水分解微观示意图,回答:
通电
1.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是否改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物质的总质量,跟反应前相比,是否发生改变呢?如果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你的依据是什么?
进行新课
活动天地
5-1
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具有什么关系呢?
1.你同意下图两位同学中哪一位的观点?
过氧化氢分解了,分子变了,质量当然也就变了!
质量怎么会变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虽然变了,但是原子没有改变,质量应该不变吧?
2.小丽同学用如下3个图示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你认为哪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
思考:
1.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水和氧气的质量是否相等?
2.试猜想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讨论:现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有哪些问题必须思考呢?
(1)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2)还要知道如何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尤其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要注意不要让气体溢出或进入,或受到空气的浮力等的影响,保证实验密闭、顺利进行。
(3)怎样使反应发生?
(4)反应在哪里发生?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5)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
实验探究
5-1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1.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下列反应可供选择,也可以选择其它的反应。
方案一: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
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方案三: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
确定实验操作步骤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3.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________(变化的/不变的)。
思考:
1.
你的实验是否验证了自己的推测?
2.
你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是否影响了你的实验结果?
点击播放
点击播放
实验方案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g)
反应后总质量(g)
分析
生成蓝色沉淀。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又缩小
m1
m2
M1
M2
m1=m2
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M1=M2
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结论: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变?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从原子入手,讨论原因。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
原子
分解为
新分子
重组
原子种类变了吗?
原子数目变了吗?
原子质量呢?
元素种类呢?
各元素质量呢?
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不变
都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数目变了吗?
物质种类变了吗?
分子种类呢?
改变
可能改变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质量守恒的原因:
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适用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多识一点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
l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发现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相同结果。但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当时比较精确的称量仪器,在密封容器里进行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煅烧实验,研究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后来,科学家们用更先进的测量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更高的定量实验,确认拉瓦锡的结论是正确的,使这一结论得到公认。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得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大。
(1)不正确,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煤燃烧也不例外。生成的CO2跑到空气中去了,剩下的主要是不能燃烧的杂质,因此煤灰的质量要比燃烧前煤的质量小得多。
(2)正确,参加反应的物质不仅有碳,还有氧气。
2.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原子的种类
③元素的种类
④分子的数目
⑤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C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反应:CO2+H2O 
淀粉+O2,由此可推知淀粉中:(

A.
只含C、H元素,不含O元素
B.
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C.
含C单质和H2O
D.
不能在O2中燃烧
B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