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子上燃烧起来,最简单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湿抹布盖灭 B.用灭火器扑灭
C.用嘴大力吹灭 D.泼水
2、“新冠肺炎”爆发期间,酒精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运输它的车上应该贴的图标是( )
A、易燃液体 B、腐蚀品 C、有毒品 D、爆炸品
3、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要学会识图分拣垃圾,废草稿纸应该投入带有下列哪个图标的垃圾箱中( )
4、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C.面粉厂保持通风,并严禁烟火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5、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的着火点为40℃),其中可以不做的实验是( )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炭黑,将灶具的空气进风口调小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
7、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在该实验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8、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烧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C.若将图中的小石头换成小煤块能得到与图设计相同的结论
D.热水的作用之一是隔绝氧气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10、下列对生活和生产中的做法或出现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踩瘪的乒乓球用开水烫泡--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木柴着火,浇水灭火--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把煤加工成蜂窝煤--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减轻污染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防止面粉燃烧,造成浪费
1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2、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c两处均不燃烧
B.红磷不燃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C.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
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污染环境
二、填空题:
13、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 。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A.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遇热时碳酸氢钠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硫酸铜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请你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 (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14、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图四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15、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凡是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颗粒细小的固体物质叫做可燃粉尘,请你猜想影响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因素有反应物接触面积和 等.
(2)镁粉用于汽车轮毂抛光,干燥的镁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燃烧或爆炸,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为 ,因此根据镁粉的性质,你认为下列镁粉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 B.远离火种及热源 ?C.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D.露天随地堆放
(3)亮亮同学利用图中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操作如下: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打气筒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 ,鼓入空气的作用 .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 ;
②近期我国全面开展排查粉尘生产,请你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写一点).
16、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B中棉球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发生的现象为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进行实验,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比乒乓球碎片 。
(4)实验三用仪器①倒扣住三支高度不同燃着的蜡烛,观察到三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从上而下蜡烛依次熄灭的原因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C 5、A 6、A 7、A 8、C 9、A 10、C
11、B 12、B
二、填空题:
13、答案:(1)干粉灭火器;
(2)ABC;
(3)离子;
(4)碳+氧气二氧化碳;
(5)拉发式。
14、答案:(1)③;
(2)①;
(3)②;
(4)AB。
15、答案:(1)浓度是否达到爆炸极限;
(2)镁+氧气氧化镁;D;
(3)①可燃物;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限空间;
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16、
(1)烧杯
(2)物质具有可燃性;棉球燃烧
(3)木屑片 高
(4)氧气;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常温下的空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