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物质性质的探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75%的医用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描述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易挥发 B.沸点78℃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特殊香味
2、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作出解释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能挥发 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金的延展性比较好
4、下列表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牛奶在夏天易酸败
C.碳酸易分解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5、下列对某物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C.具有可燃性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6、以下石蜡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低 B.可燃性 C.白色固体 D.密度比水小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溶解性 B.延展性 C.可燃性 D.挥发性
8、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物理性质的是( )
A.“铜丝”:我能导电 B.“白磷”:我能自燃
C.“金箔”:我具有稳定性 D.“铁钉”:我容易生锈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水沸腾
D.氧气在通常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0、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可燃性、氧化性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造导线 B、食品包装充氮气 C、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 D、氮气制氮肥
12、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获得结论
二、填空题:
1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消毒产品和防疫物资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抗疫胜利提供强大保证。其中使用的消毒剂:酒精(主要成分乙醇)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性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点燃酒糖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
(2)化学性质有 ;
(3)物理变化有 ;
(4)化学变化有 。
14、①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②硫融化成淡黄色液体,继续加热,③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④说明硫具有可燃性。根据以上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硫的物理性质是 ;
(4)硫的化学性质是 。
15、仔细分析以下几个过程: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⑦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⑨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⑩在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请分析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16、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请将下列表述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②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④用容量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⑤“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⑥“结合生理知识,人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2)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用上述各实验探究环节的数字序号排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A 5、C 6、B 7、C 8、 A 9、D 10、D
11、A 12、B
二、填空题:
13、答案:(1)①②③④⑤;
(2)⑥;
(3)⑦;
(4)⑧。
14、答案:(1)②;
(2)③;
(3)①;
(4)④。
15、答案为:①⑦⑩;③⑤;④;⑥⑧;②⑨。
16、答案: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获得结论;④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⑤反思与评价;⑥表达与交流。
(2)①②④③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