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1.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
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八月十五桂花香
分子不停地运动
B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C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4.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 实
解 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5.金秋的瘦西湖万花园中,百花怒放,香气扑鼻。下列观点可以用来解释花香的是(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用微粒的眼光看事实,下列事例解释正确的是( )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体积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食物腐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
7.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逛公园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压缩
C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夏天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8.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9.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填 “原子”、“分子”或 “离子”)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
10.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间的间隔 B. 水分子运动速率
C. 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11.如图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在试管a中加入约1/3容积的水和几片碎瓷片。将长玻璃导管c一端插入洁净的试管b中,导管c末端距离试管b底部2cm~3cm。把试管b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d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a中的水,加热至试管b里有蒸馏水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d中冷水的作用是 ;
(2)加热a试管时,常加入几片碎瓷片 ;
(3)为什么要使用很长的一段玻璃管c ;
(4)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制取蒸馏水与水电解过程的不同 。
12.下图中,图甲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图乙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条从图甲中你能获取的相关信息是 。
(2)图乙形象地表示了水分解前后分子的变化。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答案】
1.C
【解析】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中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
2.【答案】B
【解析】A.闻到气体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气体分子扩散到人体的鼻孔中去了;
B.黄铜在铜上刻出划痕是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C.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因为加热时气体的分子间隔增大及运动速度加快,气体分子运动到水中去了;
D.酚酞变红是因为滴有浓氨水的棉花中的氨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遇到酚酞试液,使酚酞试液变红了。
3.D
【解析】分子的特性包括:分子是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A.闻到花香是因为香味分子不断运动,故解释合理;
B.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物质预冷收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遇冷变小,故解释合理;
C.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故解释合理;
D.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氧气装入瓶子的过程中,分子的间隔缩小,故选项不合理。
4.C
【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原因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正确,C、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由于原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改变,错误,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正确,故选C
5.D
【解析】分子的三大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要能利用此知识点去解释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金秋的瘦西湖万花园中,百花怒放,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选D
6.C
【解析】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导致体积减小,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与物质的状态无关,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但水分子仍然运动,错误,D、食物腐烂——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错误,故选C
7.D
【解析】A选项逛公园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易压缩;C选项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夏天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说明分子受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择D
8.B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性质的最小粒子,A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正确;分子、原子的质量都很小,它们的质量不能进行比较,C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故选B。
9.(1)原子 离子 分子 (2) ①10 二 ②阴离子
【解析】(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故金属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
(2)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当a=2+8=10时,该粒子是原子,此时核外电子排布的电子层数=周期数,故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②当质子数a=8<核外电子数10时,该粒子,带上了负电荷,成为阴离子
10.D
【解析】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当撒布开后会在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此时它其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会因得到能量而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物质会由固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中分子本身的质量和体积均没有变化。因此C项正确,D项不正确。云层中的水分子则由于温度降低而运动减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因此AB项均正确。所以应选D项。
11.(1)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2)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3)使水蒸气经过较长的自然冷却的过程;
(4)制取蒸馏水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解析】(1)烧杯d中冷水的作用是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
(2)加热a试管时,常加入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3)使用很长的一段玻璃管c的目的是使水蒸气经过较长的自然冷却的过程;
(4)制取蒸馏水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电解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12.(1)钙是一种金属元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水氢气+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提供的信息可知,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故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水电解生成的是氢气和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