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杜牧写的。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泊秦淮》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泊秦淮
杜牧
Part
1
读诗歌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目解读
“泊”,停泊、靠岸之意。“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诗人不禁无限感伤。
新知讲解
诗句解读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歌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这里指秦淮河。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和两岸的沙滩,夜晚在秦淮河停船靠岸,靠近一家酒馆。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在秦淮河对岸,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参考译文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烟笼寒水月笼沙”
首句写景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品读诗句
诗词鉴赏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后两句由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的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品读诗句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品读诗句
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品读诗句
本诗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无助之情。
主旨探究
导入——以诗入诗
诗句填空:
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贾生》?。??????????
贾
生
李商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作者简介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读诗歌
诗句解读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徒然。
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即贾谊(yì)(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可惜。
指百姓。
参考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放逐的贤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可惜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不关心百姓只是询问鬼神之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品读诗句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品读诗句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可怜夜半虚前席”
品读诗句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品读诗句
“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
品读诗句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不问苍生问鬼神”
品读诗句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品读诗句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主旨探究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生活会让你苦上一阵子,等你适应以后,还会让你再苦一阵子!
每天都准备好盘缠,随时做好了被贬的准备!
导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地名
店名
吃早饭
诗句解读
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背景介绍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读诗歌
诗句解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骗得。
就。
同“正”。
参考译文
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莫言下岭便无难”
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诗句解读
“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赚得行人错喜欢”
诗句解读
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山本无知,这里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句解读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句解读
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主旨探究
诗词鉴赏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表明人生在世,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找出其他的哲理诗读一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堂拓展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拓展
约
客
赵师秀
毕业答辩/教育教学/总结计划/框架完整/行业通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读诗歌
诗句解读
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约请客人来相会。
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到处是蛙鸣声。
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参考译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
交待了当时的环境,视觉上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心情异常恬静安详。
品读诗句
诗人的注意力从毛毛细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处
—
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围的清静。
“青草池塘处处蛙”
品读诗句
有约而朋友不来,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品读诗句
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
诗歌意境:
品读诗句
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主旨探究
再读诗歌,深入感受诗歌情感。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诵读诗歌
诗词鉴赏
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
“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所处室内的“寂静”。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而又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