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1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1 18: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一”· 创新
国共十年内战下的中国之路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宁汉对峙
三足鼎立
宁汉合流
继续北伐
东北易帜
形式统一
1927年秋,宁汉双方达成谅解,并进行合并重组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途中惨遭日本炸死。同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4月18日,蒋介石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7月15日,汪精卫在
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一 “统一”下的国民政府之路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战争名称
爆发时间
交战双方
蒋桂战争
1929年
3月—6月
蒋介石
李宗仁
蒋冯战争
1929年
10月—3月
蒋介石
冯玉祥
中原大战
1930年
5月—11月
蒋介石
阎冯李
大大小小的实力派军阀,与中央分庭抗礼
我相信国民党能够带来和平和国家的繁荣......我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上海实业界的看法。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莆
一九二八年北伐成功之后,中国进入到国家重建的新阶段。
——南开大学教授何廉
1927年9月实行关税自主,裁撤厘金;
1928年6月提倡国货,要求政府机关带头购买、使用国货;并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缓和劳资矛盾;
1929年12月公布《工厂法》,稳定工业发展秩序......
纺织业1930年增加纱锭14万余枚,在华日厂则增加40万—50万枚。
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通过军事行动而掌握国家政权......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僚资本。
夹缝中发展
“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时,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
——1928年6月国民政府“修约”宣言
“至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窃以为关税自主最为我国起死回生之剂。若收回租借、租借地,取消领事裁判权等等,则次第交涉。”
——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就职演说
收回部分主权
希望与绝望并存
政治:形式统一、专制统治
经济:夹缝中发展
外交:艰难中生存
如何评价?
“统一”下的国民政府之路
1927.8.1南昌起义
坚定武装革命,但道路错误
1927.8.7八七会议
强调工农武装,但忽视割据
找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927.9秋收起义
1927.10井冈山根据地
二 创新下的中共革命之路
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1926年9月,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1927年初《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再次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新道路的引领者——毛泽东
1927.8.1南昌起义
坚定武装革命,但道路错误
1927.8.7八七会议
强调工农武装,但忽视割据
找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927.9秋收起义
1927.10井冈山根据地
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验证道路的正确性
工农武装割据
启示:符合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 创新下的中共革命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共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有什么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3、实现革命由城市到农村,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4、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提供斗争经验
蒋介石“围剿”VS共产党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错误)
土地革命(129页学思之窗)
结合地图思考,红军在长征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长征有什么历史意义?
毛泽东:“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朱德:“伟大的人民军队经过无数艰难的流血的斗争和万里长征,以求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个伟大的目的。”
斯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习近平:“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革命种子
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实现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铸就长征精神
选择
(阶级)
前途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官僚军阀
工人、农民、学生等无产阶级
三 历史的选择
“统一”下的国民政府之路
创新下的中共革命之路


1937年8月,日本发出了一个对毛泽东的通缉令
20年代、30年代日本方面,民间也好,官方也好,对毛泽东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可言,像日本外交当局发布的那种胖子毛泽东肖像,这样的事情表明,日本对毛泽东这个人,或者中国共产党,几乎没有什么研究。在他们看来,毛不过是一个借共产主义在农村闹事的贼人,可能没有其他的更详细的认识。 ——石川祯浩
三 历史的选择
选择
(阶级)
前途
历史的选择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官僚军阀
工人、农民、学生等无产阶级
三 历史的选择
“统一”下的国民政府之路
创新下的中共革命之路


为什么中共道路代表人民的利益?
怎样的道路才符合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利益!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
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
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
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三 历史的选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