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21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1 18: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956年以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而被载入史册......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选》第7卷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二十年建设中的正确探索和失误。
成功
中共八大
双百方针
1956
1957年正确
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1964年
“四个现代化”目标
失误
1958年
总路线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十年文革
1966—1976
激情中的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问题1:八大召开时中国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2:中共八大对我国主要矛盾做了怎样的分析?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双百方针
结合国情,实事求是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
发展我国生产力......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自中共八大文件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
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
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
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如何理解?
材料五:苏东出现赶超西方的浪潮,1957年,苏联赶在美国之前把卫星送上天; 赫鲁晓夫提出7年赶超美国,这些都给毛以很强的刺激。
---《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探究:八大的正确方针为什么没能坚持?
材料四: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引发了一次“大地震” 波兰和匈牙利首先动荡起来,出现了反对共产党的浪潮。国内连续发生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闹退社,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批评中共领导,要求民主自由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短短2年为何为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到“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他自豪的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不正规”,贬之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摘编自《中国现代化历程》
去年这一年扫掉了几个东西。一个是扫掉了多、快、好、省。不要多了,不要快了,至于好、省也附带扫掉了。去年下半年一股风,把这个口号扫掉了,我还想恢复。
—— 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的讲话(1957年10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超高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毛泽东首先提出15年赶超英国, 以后又进一步提出7年赶上英国, 再加8至10年赶上美国;
2、向重工业(其中主要是钢铁工业 ) 倾斜的产业政策,粮食解决吃饭间题, 钢铁解决生产资料问题;【大炼钢】
3、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
2017年超级水稻亩产2298斤
(2)在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导下的工作出现了什么问题?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史料1: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史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史料3:干不干,三餐饭。
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收工集体化。
——罗平汉《当代历史问题札记》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影响: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生产关系没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959年—1961年
中国“三年大饥荒”
由于饥饿而瘦小的中国儿童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官方统计称3年中中国大陆非正常死亡人数在2000万以上
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政策调整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
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
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
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
的缔造者来纪念。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邓小平文选》第2卷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②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材料1 毛泽东在1966年5月5日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谈话是说:“有的时候我也忧虑。说不想,不忧虑,那是假的。”“我们是黄昏时候了,所以,现在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整一整这些资产阶级复辟。”
材料2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966年春夏
1967年初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一月风暴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把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领域 主 要 成 就
工业
科技
农业
文教卫生
精神面貌
外交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善了工业布局。
原子弹、氢弹,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提高了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发展。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
形成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涌现出典型模范人物
70年代,外交打开新局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供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美国海军部次长
钱学森(1911-2009)
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1956—1976二十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国情
要重视民生
要尊重客观规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坚持民主与法制 , 反对个人崇拜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探索中曲折发展
是否符合国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