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2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1 18:0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五四风雷? 新开端
日出东方? 新天地
国共合作? 新演绎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阶级 新觉醒)
(新政党 新面貌)
(新高潮 新问题)

民主主义革命的
兴起
2
3
1
1
五四风雷新开端
新 阶级
新 开端
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要求
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结果
5月4日
-6月4日
学生
北京
示威游行(罢课)
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等(口号)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阶级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工人
阶级
乞丐
军阀
爱国
商人
工人
大好河山,
任人宰割,
稍有人心,
谁无义愤?
6月3日上海
机器纺纱
等行业
六七万工人
大罢工
6月5日上海
学生一日不释,
本店一日不开
“罢市救国”
等标语。
不准
在路行丐,
免妨碍国人
救国行动;
罢市期内,
无失窃之事
农民
济南青岛烟台
聊城泰安济宁
曲阜临沂等地
响应。
农民抵制日货
和断绝粮源的
斗争。
“五四”运动演变为全国性群众运动,
体现了广泛的群众性,促进了民众的新觉醒。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拒绝签字
废除21条
还我青岛
誓死力争
帝国主义
---反帝
北洋军阀政府
---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性质:
彻底的
斗争精神
彻底的革命性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三个卖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新起点。”
—彭明《五四运动史》
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
新起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政治角度看五四: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1949
(2)党史角度看五四: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
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
(3)思想角度看五四:
进一步宣传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促进了思想解放。
  五四以后,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没有人敢公开反对民主与科学。
——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郑大华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风起云涌。
——1921年2月?25日《东方杂志》
发表著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谁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新民学会合影

民主主义
革命的
兴起
2
3
1
2
日出东方新天地
新 政党
新 面貌
结合课本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条件有哪些?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外部因素:
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
日出东方? 新天地
1921.7 上海----中共诞生
日出东方? 新天地
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
2.地点:
3.各地代表:
5.影响:
1921.7.23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共13人
4.内容:
100多个工会组织
80多万工会会员
日出东方? 新天地
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党的领导机构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共初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
3
1
3
国共合作新演绎
新形式
新问题

1.背景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
请思考:(1)中共为什么要合作?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2)中共与国民党为什么能合作?怎样合作?
(3)合作有何影响?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1922年9月,安源路矿17000余人,在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迫使路矿当局承认了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20000多名工人举行总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工人运动陷入低谷。
必要性:中共力量弱小,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国民党始终坚持民主革命;力量比较强大,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可能性:反帝反封建的目标相同;孙中山的转变
国共合作势在必行
国共合作? 新演绎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内容
1923年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中共三大召开
2.准备:
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国共合作? 新演绎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2、
三、国共合作新演绎
1、背景
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3、国民大革命
A、兴起:
工农运动高涨、国民政府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B、高潮:北伐战争(目的、对象、军队、结果)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山东



武昌


湖南

西


湖北
浙江






上海
国民政府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3
战争结果
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
失败标志
①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
②汪精卫发动“7·15”反革命政变(标志)
2
经验教训
材料2: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
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
—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1: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
“工农武装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陈独秀
材料1中反映了陈独秀的认识有什么弊端?
经验:①中共必须独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②中共必须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
主观原因: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和军权。
②客观原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
2
经验教训
①必须独立掌握革命
的领导权。
启示(经验教训):
②必须掌握自己的
革命武装。
历史功绩:
(1)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破旧)
(2)扩大了中共的影响,推动了革命的继续前进。
(立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年)
第二次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找到自己的革命道路)
回看国民大革命
中共吸取经验、教训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本课小结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新开端
新政党
新面貌
新问题
新觉醒
新高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