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O
C
O
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
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与同学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提示:
①可操作性是前提
②操作是否简便易行、是否安全,原料是否廉价易得,产生的气体是否有利于收集,整个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
探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可供选择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粉末(Na2CO3)、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分组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
(2)重点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药品及反应原理的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实验现象
1
碳酸钠和
稀盐酸
2
碳酸钠和
稀硫酸
3
石灰石和
稀硫酸
4
石灰石和
稀盐酸
冒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非常快
冒出少量气泡、反应速率慢、且反应一会儿就结束。
冒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适中
冒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非常快
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些方法?
一般有两种:
1、排空气法(1)向上排空气法(2)向下排空气法
2、排水法
确定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主要应以两个物理性质方面去考虑
(1)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比较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实验室
收集CO2时,应该怎样的选择收集装置?
讨论
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说说CO2的功与过
阅读教材
CO2
CO2的功
汽水
尿素
纯碱
工业原料
人工降雨
气体肥料
CO2的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
收集资料:
说说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
如何防止和减轻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固体和固体
固体和液体
液体和液体
收集装置
排空气法
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密度比空气的大——
向上排气法
密度比空气的小——
向下排气法
二氧化碳:功——灭火、
做饮料、
温室肥料、人工降雨、
促进光合作用等。
过——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防止措施(共20张PPT)
O
C
O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二氧化碳
氧
气
人、动植物的
呼吸,煤等燃
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
CO2在自然界的循环
CO2
CO2的颜色、状态、气味
倾倒二氧化碳
CO2密度比空气大
CO2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现象: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结论:
注意观察喔!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方法:向塑料瓶中加入约
1/2体积的水,
立即旋紧瓶塞,振荡。
现象:
软塑料瓶变扁了
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尝试一下
汽水
方法: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按下图进行实验。
观察各个实验的现象。
纸花变红
纸花不变色
纸花不变色
纸花变红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水和二氧化碳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和H2O反应生成了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结论:
CO2
+
H2O
=
H2CO3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纸花由红色又变成紫色.
碳酸不很稳定,
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 = CO2↑ + H2O
现象:
结论: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
化学反应:
CO2+Ca(OH)2 = CaCO3↓ + H2O
氢氧化钙
碳酸钙
这个反应很重要,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化学与生活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石灰水粉墙,就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的缘故,从而达到保护墙壁的目的。
阅读教材、思考
飞机从高空撒布干冰,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小水滴形成大片的云雾,当水滴继续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下雨了。
??
??
在西游记等电视节目里,经常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神仙幻境,这些云雾是人工用干冰制造出来的。
轻松一下
CO2不能供呼吸
某晚报以《半个西瓜三条人命》为题报导了某农村发生的悲剧:一个男孩将半个未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半个小时之后未见孩子回家。父母先后进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人生还。
谁是罪魁?
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人们能不能贸然进入?
进入前要做什么工作?
(灯火试验)
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
+
H2O
=
H2CO3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CO2
+
Ca(OH)2
=
CaCO3
↓
+
H2O
这里有现两瓶无色无味的气体,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氧气,你能有多少种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
这是两瓶从不同的菜窖里取出来的气体。
谁来试验一下,我们能否直接进入这两个菜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