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把握三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 初步品味三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 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2. 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婉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3. 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第一课时 十五夜望月 我的思念是圆的
一.资料链接,自学助读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一生困顿,晚景尤凄凉。诗以乐府见长,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之一。 著有《王司马集》。
艾青(男)(1910—1996),原名蒋海澄,中国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本文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经历了“文革”等太多磨难的艾青,心中原来淡漠的亲情日渐浓郁,想到昔日挚友与亲人或不在身边,或已离世,心里产生孤独与凄凉之感,于是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二.初读诗歌,诗意感知
1、《十五夜望月》表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愫;《我的思念是圆的》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珍视和怀念。
2、《十五夜望月》中暗写诗人望月,乃全篇点题之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其相关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诗歌,探究写法
4、《十五夜望月》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的思念是圆的》中,艾青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和联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欣赏诗歌,语言品味
6、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1)不知秋思落谁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能把月饼咽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选角度,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8、将下列含有“月”的诗句补充完整。
(1)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梨花院落溶溶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盘点收获,学(教)后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都中学师生共用教学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年级:七年级 课型:诗词鉴赏 课时:2课时 执笔:语文备课组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1.10.25 班级: __ 姓名: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三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初步品味三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婉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3、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
一.资料链接,自学助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字子由),合称“三苏”。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水调歌头,词牌名。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其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屡遭贬谪。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遭到贬谪,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有五年,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中秋之夜他面对清风明月,团圆之时,不禁怀念起弟弟苏辙,写下了这首词。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我欲乘风归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2、《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_________兼怀________的诗作,表现了苏轼________的胸怀和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能体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两者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欣赏诗歌,品味语言
5、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出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句中的加点词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7、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月的古代诗词很多,请你写出几句来,比比看谁写的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盘点收获,学(教)后感言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5张PPT)
诗词三首
中秋
咏月
中秋
咏月
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那是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呢?
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 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 ……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更多资源xiti123.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注音与字词:
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请看课文注释③: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思考: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苏轼
水 调 歌 头
作 者 简 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面。
注音与字词: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 què):宫殿。
不胜(shèng):承受不了。
绮户: (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观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美妙的意境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品
把握文意,品味作者真挚的情感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实景
虚景
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 存在
甲事物
创造出
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联想
想像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悟
文 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
小序:交代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2. 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
3. 主题: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 的思念。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
第一节:
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结构特点:
第二节:
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应该由不圆而圆。
渴望祖国统一、亲朋团聚之情。
3.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一句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
更多资源xiti123.
“月”的别称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名句列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 王维《鸟鸣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丝真珠月似----唐 白居易《暮江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唐 徐凝《忆扬州》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