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姜山 陈石平
授课者:兰州市第四十二中学 畅小兰
刘伯承同志简介
刘伯承,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892年生,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 。他家境贫寒,自幼发愤苦读,学习成绩优异。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被誉为川中名将。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长征期间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曾组织、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等大规模的战役。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建立各军种、兵种指挥院校和形成比较完整的军事院校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干部。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任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刘伯承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独到的论述。其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另有《合同战术》、《论苏军合围钳形攻势》(1949)等大量译著。
读准字音
篓(lǒu)
邀(yāo)
撵(niǎn)
蜷(quán)
作揖(yī)
理解词义.
自持:
稳操胜券:
逞强:
胆怯:
挑衅:
不堪其辱:
恼羞成怒:
绯红:
手疾眼快:
邀集:
自己依仗
炫耀卖弄。
鲜红。
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胆小、畏缩。
挑起事端。
不能忍受他的侮辱。
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手快眼快。比喻做事极快。
邀请、聚集。
朗读课文,整体理解.
1、举例说明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性格的。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2、归纳刘伯承和恶少的形象。
刘伯承:
纯朴、真诚、干练、武艺高强且有心计的少年英雄形象。
恶少:
愚蠢、霸道、欺软怕硬。
课文结构
智惩恶少
1、傲慢不逊的恶少要与刘伯承摔交——以显霸气
2、恼羞成怒羞愧交集的恶少灰溜溜离开——无可奈何
3、被狠狠地教训后的恶少,连声告饶——作揖赔礼
4、交代愚蠢可笑的恶少受惩原因——心服口服
大快人心
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刘伯承智惩恶少的故事,表现了他的纯朴、真诚、干练、武艺高强,歌颂了以刘伯承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正义感和无畏的精神。
写作特点
1、按时间顺序,有条不紊的叙事。
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质疑探究
本文中的倒数第二段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放在前面叙说?
拓展延伸
像文中一类的恶少我们经常遇见(劫钱、欺负弱小等),我们又不会武艺,那因如何智胜?《智惩恶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精彩的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学习刘伯承勇敢机智的精神品质。
3、懂得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领导都要学会用“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刘伯承的用“智”体现在哪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晨读熟悉课文
2、自学生字
(1)注音
鱼 篓( ) 自 恃( ) 胆 怯( ) 作 揖( )
挑 衅( ) 绯 红( ) 蜷在地( ) 撵了过来( )
(2)释义
稳操胜券 嬉皮笑脸 恼羞成怒 手疾眼快
3、收集刘伯承的有关资料、故事。
授课过程
一、从简介作者入手导入新课
刘伯承,共和国元帅,原名刘明昭。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从此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被人们称为“战神 ”。想知道他小时侯的故事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2、提问:本文写了刘伯承少年时代的什么故事?
交流明确:两次与恶少较量的故事。
三、精读研讨,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从两次较量中人物的动作描写入手,把握其性格特征。
1、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人物动作描写的精彩段落、语句。
交流明确:主要集中在第7段、第9段、第10段中。
2、以小组为单位赏析交流,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归纳汇报。
刘伯承:一侧、顺手牵羊、拧、拉、摔等
团总少爷:“扫堂腿”打来、劈胸一拳、黑虎掏心、邀集、撵等
3、拓展提问:除了动作描写,还有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吗?其作用如何?
学生找,交流归纳:
还有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4、根据以上情况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少年英雄刘伯承和张恶少。
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明确:
团总少爷:傲慢自大、仗势欺人、手段卑劣、莽撞行事、欺软怕硬
刘伯承:要强、身手敏捷、出手不凡、武艺高强、机智勇敢
四、对比阅读,体会刘伯承的用“智”
1、在与恶少的两次较量中,刘伯承为何都能取胜?
讨论、交流归纳:
一惩恶少时:刘伯承身手敏捷,武艺高强,且勇往直前。
二惩恶少时:懂得用“智”取胜。
2、阅读“中计”部分,看看刘伯承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小组交流,师生讨论,明确:
(1)认清形势,做好防备——“料他不甘心认输,将多数大细娃埋伏在麻柳林......”
(2)设好圈套,诱敌深入——“安上几副鬼扯脚,少数小细娃在沙坝上引诱他们来追赶......”
(3)统揽全局,沉着指挥——“随着刘伯承的一声竹哨响……”
3、课堂思考:从少年英雄刘伯承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
4、教师点拨提升。
少年刘伯承具有考虑周全,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这就为后来刘伯承被称为“战神”,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和敌人做周旋,以坚强不屈的毅力,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大将而永垂青史奠定了基础。
五、师生资料交流、共享,加深对刘伯承的认识。
军神(节选)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达近,我担心旅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疼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你过奖了。”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伸过手去。
六、作业布置
课本剧改写,并组织排练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