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上:金色花 教学实录+说课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七上:金色花 教学实录+说课稿+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8 19:46:01

文档简介

《金色花》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导入课文
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师: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母亲是伟大的,她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子女身上,作为子女的你们想过要回报自己的母亲吗?
生1:没有想过,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妈妈对我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生2:我要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不让妈妈失望。
生2:我觉得母亲很辛苦,我要好好读书,让妈妈感到欣慰一些。
生3:长大了,我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要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师: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我们应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泰戈尔笔下,孩子是怎样回报母爱的。
(二)简介作者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展示出来。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教师整理。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学生朗读,教师板书几个容易念错的词:匿(nì)笑 ; 罗摩衍(yǒn)那
师:诗歌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尽量读出这种美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全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教师配乐范读。
生:我认为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四)品读课文
师:是的,这首散文诗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你们认为在朗读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提示:诗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孩子和他的妈妈,这是怎样的两个形象?从哪些诗歌语言中表现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揣摩诗歌朗读技巧,然后全班交流,学习朗读诗歌。
师: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等方面加以点评。
一学生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生1:我认为他第一段读得好,用轻松、活泼的语气读出“我”的快乐和可爱的性格。
生2:第二段他也读得不错,把“暗暗”、“匿笑”等词念成重音,来突出“我”的调皮。
师:很好,你能够抓住关键词来分析。
生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这一句语气读得不对。
师:那么你说说,这句话该怎么读好呢?
生4:这是妈妈在责怪孩子,孩子跑出去玩了也不告诉妈妈一声,所以要用责备的语气来读。
生5:我认为,妈妈不见了孩子,是很着急的,一旦见了,又非常高兴,所以这句话应读出妈妈既有点责备又有点惊喜的语气。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该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生6:我认为“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句话他读得不怎么好,这句话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师:你对诗歌语言理解得很透彻。请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朗读这一句。
师: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然后进行仿读。
学生听录音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仿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师:请同学们探究为什么“我”这样快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生1:因为妈妈会讲故事给“我”听。
生2:“我”不见了,妈妈很着急,可见妈妈对“我”很关心,所以“我”很快乐。
生3:有一句歌词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沐浴着母爱,所以很快乐。
师:同学们的理解很深刻。
师:“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不让妈妈知道呢?
生1:是为了好玩,跟妈妈捉迷藏。
生2:“我”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生3:为了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挡阳光。
生4: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我”对母亲的回报也是发自内心的,不图妈妈的夸奖。
师:相信在生活中,你们也会常常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生1:我有时候帮妈妈洗洗碗、洗洗衣服。
生2:妈妈在家里做工艺品时,我给妈妈打打下手,帮帮忙。
生3:有时候妈妈累了,我就给她捶捶肩。
生4:有时妈妈和爸爸在田里干活,我先做好了饭等他们回来。
再次朗读课文。
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读,然后全班齐读诗歌,再一次用心体会孩子对母亲深深依恋的感情。
(五)体验反思
师: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却常常忘了她的存在,我们生活在母爱的海洋中,却不知道母爱是什么。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生1:我觉得妈妈很伟大,总是默默地付出,却从不要求回报。
生2:以前,在家里我总是什么也不做,今后,我应该多多为妈妈着想,让她少操劳一些。
生3:“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不要辜负了妈妈的一片苦心。
生4: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得新知,体验生活中的“大语文”。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师: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其实母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生1:母爱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甘泉。
生2:母爱就是吹面不寒的春风。
生3:母爱就是冬天里的火炉,夏天里的树阴。
生4:母爱就是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生5:母爱就是儿女病床前的焦灼、担忧的眼神。
生7:母爱就是受伤时的呵护与疼爱。
生8:母爱就是取得好成绩时的赞扬与喜悦。
生9:母爱就是晚上做作业时灯光下的陪伴。
(七)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母爱是如此的伟大,又是如此的平凡。其实,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轻轻的一声叮咛,会心的一丝微笑,关切的一个眼神,甚至是极其平常的一句唠叨、责备,都融汇着这那份浓浓的母爱。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波浪滔天,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希望我们的同学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位母爱。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假如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母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开头,写一篇两三百字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教学设计,注重营造出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中既注意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人的地位。同时,让学生在朗诵诗歌中培养出健康的审美情趣。
首先,重视学生的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决定课文应侧重于诵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朗读贯穿始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的感悟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重视学生的想象。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它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刻。它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课后作业设计了“假如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母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开头,写一篇两三百字的小作文”一题。这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第三,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首诗是有韵味的,它蕴涵着深远的意境美,轻快的音乐美。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在朗读之后去体会诗歌的纯朴自然,情深意浓。本课中,学生在品读诗歌之后,小组讨论交流,将那种模糊的感悟明确为清晰的情感,达到了质的飞跃。
第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中,教师创设出平等对话的气氛。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畅所欲言,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景象。又如结合自己的体会感受,描述伟大的母爱“母爱就是……”等,这些教学设计,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鲜明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共34张PPT)
制作:黎苾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四、说教法
五、说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流程
one
1
One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实验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是“家庭和亲情”,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的诗歌名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这首散文诗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图,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two
2
Two
(一) 知识与能力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习朗读诗歌,并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2、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来叙事抒情的写法,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three
3
Three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诗歌题材的内容,本节课重在朗读,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人间至爱。
2、难点:品味诗中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受无所不在的母爱。
four
4
Four
合作、探究教学法
美读感知法
点拨引导法
读写结合法
five
5
Five
讨论法
朗诵法
勾画圈点法
six
6
six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赏读诗歌
拓展迁移
总结概括
布置作业
“世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声音;世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泰戈尔(1861~1941)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他多才多艺,遍观百家,是位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他的诗,风格秀丽、感情醇厚、意象生动、韵律优美、文字隽永。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
①这首诗写了谁和谁的关系?
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③母子之间更像是在玩一种什么样的游戏?
1、学生放声自读。
2、抽学生朗读
3、齐读
4、教师配乐范读
5、学生配乐有感情诵读
读出感情
读出重音
停顿恰当
读准字音
嘻 匿 瓣 戈
祷 衍 膝 棚
读 准 字 音
dǎo yǎn xī péng
xī nì bàn gē
......笑 嘻 嘻 地 在 空 中 摇 摆, 又 在 新 叶 上 跳 舞,妈 妈,你 会 认识 我 吗 ?
你 要 是 叫 道:“孩 子,你 在 哪 里 呀 ?”我 暗 暗 地 在 那 里 匿 笑,却 一 声 儿 不 响。
读准节奏、读准重音
“你 到 哪 里 去 了,你 这 坏 孩 子?”
“我 不 告 诉 你,妈妈。”
惊喜、嗔怪
撒娇、调皮
读 出 感 情
问题1:孩子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情?
问题2:诗人为什么将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你从孩子与母亲的三次捉迷藏中,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用“我从 读到一个 的孩子”
“我从 读到一位 的母亲”的形式,提示学生在文章中圈点勾画
《金色花》这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母亲的爱。
教师寄语:
爱在左,幸福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有爱,便有一切……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seven
7
Seven
金色花
妈妈

嬉戏
母子深情《金色花》说课稿
黎 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步骤,分别是: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材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
一、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实验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是“家庭和亲情”,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的诗歌名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这首散文诗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图,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所以这堂课老师将带着这种喜悦走进课堂,用这种喜悦去感染学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几首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有一定的品味感受能力,这对于本课的教学有所帮助。但是他们对外国诗歌接触的较少,还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天性。”
三、说教材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对本课的教学,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习朗读诗歌,并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2、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来叙事抒情的写法,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诗歌题材的内容,本节课重在朗读,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人间至爱。
2、难点:品味诗中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受无所不在的母爱。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陶行知告诉我们“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全给学生”因此教学中我们将采取如下教法和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法”、“美读感知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和“读写结合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将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去学习:
2、学法指导
①预习课文,进行讨论。
②掌握朗读技巧、归纳朗读方法。
③勾画圈点法。
六、说教学步骤
(一)、导语(配温馨轻柔的背景音乐)(出示课件)
“世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声音;世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教师将用简洁却满含深情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洋溢着温馨画面的诗歌中。
“生如夏花之绚烂”这是泰戈尔的名句,作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学生有必要掌握。所以作者简介,我们设计了两个环节:
(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资料,锻炼了学生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老师补充介绍并再次强调重点知识。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1、教师首先采取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谈预习后的感受。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即通过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其次教师又随意自然的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首诗写了谁和谁的关系?
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③母子之间更像是在玩一种什么样的游戏?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感悟孩子对母亲的深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设计了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朗读课文(出示课件)
1、学生放声自读。
2、抽学生朗读
3、齐读
4、教师配乐范读
5、学生配乐有感情诵读
反复诵读法、品味,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学生在文中找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朗读技巧、引导学生依据人物的角色、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和感情,并且归纳出朗读方法。
读后设计了一个问题:
问:1:孩子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情?(很简单,学生能从文中轻易的找出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问题2:诗人为什么将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开金色的碎花,象征着圣洁而美丽。作者把“我”)想像成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同时金黄色的色彩,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感情。
(五)、赏读诗歌,并表情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浓浓母子深情,并回答问题。(出示课件)
你从孩子与母亲的三次捉迷藏中,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我设计采用“我从 读到一个 的孩子”
“我从 读到一位 的母亲”的形式,提示学生在文章中圈点勾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融入表情朗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震,不断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既让学生有了参与活动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这是篇洋溢着浓浓母子深情的诗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的理念相一致。所以在教学环节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拓展迁移。
(六)、拓展迁移——写作训练(出示课件)
1、首先是教师出示范例: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妈妈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那么操劳。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
2、其次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首小诗献给妈妈。
3、展示学生写作成果。(这个环节根据教学进度和时间安排,可灵活处理做课堂练习或课后联系。)
设计意图: 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另一种方式,两者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再依据单元目标“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让学生动手练笔,不仅是对阅读的深化,更是在写作过程中对生活的思考,让学生懂得从语文学习中结合自己的感悟,体验生活,同时也达到了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
(七)总结概括(出示课件)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爱在左,幸福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有爱,便有一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八)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七、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金色花

妈妈
母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