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1 21:1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深刻阐述并提出了红船精神。
B.?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多数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
C.?目前我国中小学营养餐浪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是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落差太大造成的。
D.?针对海岸种树不易成活、年年造林不见林,林业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出了很多造林的新模式。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词的正常语序应当是??? (???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橘子洲头独立,湘江北去。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周,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大爷对记者说:“现在其实有好多电影、电视,都是讲述我年轻时候的故事,总是能让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
B.?贫穷山村的农家女孩苏明娟能够脱胎换骨,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更离不开她自己的勤奋。
C.?40多年前,一批风华正茂的知青响应祖国号召,来到苏北响水县康庄大队插队落户;40多年后,已年过花甲的他们重返这片热土,感受这里的巨大变化。
D.?真实案件改编,戏骨同台飙戏,剧情扑朔迷离,节奏酣畅淋漓……《破冰行动》从立项起就备受关注,最后的呈现也不孚众望。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 。
①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②《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
③我国的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惟尧则之。”
④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⑤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⑥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A.?⑥②④①③⑤??????????????????B.?①⑤③⑥②④??????????????????C.?④①⑤③⑥②??????????????????D.?③⑥②④①⑤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C.?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二、填空题
7.《沁园春·长沙》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出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驶向江面的画面。《滕王阁序》中同样也有描绘大船的诗句,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9.书生意气,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综合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____的话题,人们不仅对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津津乐道,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儿腻。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同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____。(??? )——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____,而且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____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形同陌路惨淡经营
B.街谈巷议曲高和寡渐行渐远苦心经营
C.街谈巷议高山流水形同陌路惨淡经营
D.炙手可热高山流水渐行渐远苦心经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除当的一项是(??? )
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B.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
C.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B
3. D
4. C
5. C
6. A
二、填空题
7.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8.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9.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0.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三、综合题
11. (1)B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