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页例题、“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以内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对数10的概念得到全面的认识以及把握。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数10的抽象过程,会读写10。
教学难点:
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感知。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课件播放:10个数字娃娃决定成立一个数字小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
师: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呀?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娃娃。课题板书:《10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感知数10
1、初步感知——看图数一数。
提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许多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在跳舞)
追问:究竟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呢?
先让学生看图轻声数一数,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大声数一数。
再数一数有几个气球。
投影出示9只小兔图,先让学生数,然后问:再添上1只是几只?(10只)师:对,9添上1是10。读一读这句话。
投影出示10种水果图让学生数一数。
小结:同学们数得对!刚才的10个小朋友、10个气球、10只小兔、10种水果都可以用10表示。
2、实物操作——动手摆一摆。
谈话:用学具盒里的学具表示10,你会吗?
操作:同桌合作共同摆一摆。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请一名同学数出10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个珠子。
3、实际应用——看数说一说。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0这个数,愿意和10交朋友吗?让我们联系生活用10说一句话。(学生分小组活动)
交流:学生汇报用10说一句话,教师选择并加以推荐。如:
(1)我们两只手有10个指头。
(2)我们小组有10个小朋友。
(3)9月10日是教师节。
(4)早操排队时,我站在第10个。
4、临摹写数——照着写一写。
谈话: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合成的。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字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左边一半先写1,右边一半再写0。(在田字格上示范)注意两个数字不要*得太紧,也不要离得太开。(学生临摹写数)
5、熟悉10以内数的顺序。
(1)同桌互相读读直尺上的数,正读、倒读,看着数,背着数。
(2)数后教师提问:9的后面是谁?10的前面是谁?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谁?
三、巩固深化,掌握新知
1、教材第2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拿出小棒,先数出10根放在桌上,然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提问:1根小棒表示几?而1捆又表示几呢?
教师说明:10个一是1个十
2、“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动态显示樱桃图)
(1)让学生数数一共有多少颗樱桃。学生可能会1颗 1颗地数,也可能2颗2颗地数。
(2)要求同桌互相2颗2颗地数,在书上填数。
(3)伸出自己的左手,数数有几个手指;数数两只手 一共有几个手指,在书上填数。
(4)说明:数数时,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 或5个5个地数。
3、“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说完要求后,同桌一起练习,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6题。
(1)数一数,再填空。
(2)指导学生用“第几只”回答问题。
5、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8、第9题。
6.互动游戏。
(1)准备:把0~10各数写在小卡片上(一张卡片上写 一个数),发给每一个学生;并且做一些用于抽签的纸条, 把问题写在上面。
(2)游戏开始,指定一个学生抽出一张纸条,并大声 读出问题。凡是手中有符合问题答案的卡片的学生,立即 站起来。比一比,看谁的反应最快。 抽签的纸条上写以下问题: (1)比5大的数。 (2)比8小的数。 (3)6和8中间的数。
四、总结评价,完成作业(略)
板书设计: 认识10
6 7 8 9 10
10的书写:10 10 〉9 〉8 〉7 〉6
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引导学生在欢度国庆歌舞表演的情境中,通过参与看图数一数、动手摆一摆、看数说一说、照着写一写等学习活动,经历了初步感知物操作——实际应用——临摹写数等认识数10的过程。教学设计注意突出10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帮助学生理解10 的含义,初步形成10的概念。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既渗透10可作为计数单位,又突出可以2个2个、5个5个地计数,建立按群计数的观念;通过读数和写数,引导学生掌握 0—10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