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文体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
文体知识
戏剧
分类
文体知识
戏剧
文体知识
戏剧
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奥斯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因而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一个 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后,当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科林斯,因为他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可是俄狄浦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步伐。他离开养父母,朝忒拜城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伊奥斯。
俄狄浦斯王
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 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
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奥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来惩罚自己的弥天大罪,以求忏悔。
走近曹禺
曹禺,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
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广泛涉猎西方戏剧名作。
1933年(23岁)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
南开中学时
在写作
在重庆?
晚年时
青年时
文革后
作品简介
1933年大学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花了五年时间。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
创作背景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创作背景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深刻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
{3B4B98B0-60AC-42C2-AFA5-B58CD77FA1E5}繁漪
惊愕
汗涔涔
谛听
缜密
半晌
伺候
伺机
间不容发
混水摸鱼(hún)
骨朵儿
骨气
初读正音
cén
dì
cì
zhěn
gǔ
jiān
shǎng
è
yī
sì
gū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剧中人物关系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繁漪
周朴园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
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
剧中人物关系及剧情简介
鲁贵
周朴园
繁漪
侍萍
周萍
鲁大海
周冲
四凤
夫妻
旧情人
夫妻
子女
子女
子女
亲兄弟
情敌
主仆
主仆情人
情人
四凤触电身亡;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尽;
繁漪疯了;
侍萍呆痴;
血缘关系
性爱关系
阶级关系
舞台说明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雷雨将至的征兆,暗示了剧中沉闷的气氛;
烘托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感染读者和观众。
请大家把课文开头第一行楷体字部分读一遍。思考回答:这个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明确:
剧作特色
四幕剧《雷雨》的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即从上午到午夜两点;舞台背景只有两个,周家的客厅和鲁家的住房。全剧集中表现出两个家庭和他们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封建专制家庭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雷雨》遵循“三一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
时间集中:一天
地点集中:鲁家,周家
事件集中:周家内部及与鲁家的矛盾冲突
冲突集中:爱情冲突、阶级冲突
课文探讨
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分界在哪里?
两场戏中矛盾双方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场戏的主要情节分别是什么?
《雷雨》共四幕,本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共两场。
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展示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重逢
斗争
相遇述旧怨
相认生新恨
把握戏剧冲突
揣摩戏剧语言
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鉴赏??
细读文本第一场
时隔三十年,周朴园已认不出鲁侍萍,但是,周朴园最终还是认出了鲁侍萍。那么,他是如何认出的呢?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片段1: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片段2: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件雨衣,我怎么说?
片段3: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片段4:
细读文本第一场
请揣摩一下鲁侍萍的心理。从故事情节看,鲁侍萍想不想周朴园认出自己?为何一次次都在掩饰最后又直接说破了?
鲁侍萍的话步步都在引导,处处设玄机,句句都带有暗示性,说明侍萍希望被认出,希望谈话能继续下去。想知道现在的周朴园如果知道她就是当年的侍萍,会以什么态度对待她。
复杂心理:30年前的事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有对当年大少爷的复杂感情,也有三十年来积累的痛苦与怨愤;她想知道周朴园对她的过往还留下几分情,却发现三十年前的爱人如今完全认不得自己了。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矛盾焦点:爱恨情仇
第1层:相遇述旧怨
第2层:相认生新恨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相遇诉旧怨
你,你贵姓?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厉声责问,恼怒,惊惧。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相认生新恨
相认生新恨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厉声责问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缓和的
语调稳住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用感情软化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想用金钱
收买打发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如何理解?
思考
美丽温柔(赶出家),体贴(梅花)
周朴园认为繁漪是精神病,现在的家庭生活并不能让她幸福。
周朴园怀念侍萍的内容与他见到侍萍如此惊恐是否矛盾?
周朴园爱不爱侍萍?当年为什么会爱上侍萍呢?那周朴园爱繁漪吗?
思考
他知道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他的行为会昭然于天下。
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周朴园怀念侍萍的内容与他见到侍萍如此惊恐是否矛盾?
思考
周朴园怀念侍萍的内容与他见到侍萍如此惊恐是否矛盾?
不矛盾,他怀念的是记忆中的侍萍,那个侍萍是他现在婚姻生活不幸福的情感寄托,他不允许开窗,喜欢把所有的家具摆成原样,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怀念中,这也是他人性中真实的一面;但是侍萍真正出现了后他却要想此人是否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从他资本家的利益本性出发,他又变得残酷无情。
开放思维
两个版本哪个更好?说说你的看法
片段1:
片段2: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结合课文中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对话看一下。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一点父子顾念之情,而是将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以一种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对其进行打击,手段阴险老到,资本家面目毕露,足以体现他冷酷无情、狡猾的性格特点。
明知故问
用钱收买
开除大海
立场坚定
揭穿周的骗局
揭露、怒斥血腥发家史
父子相遇
阶级斗争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哪几大罪行?这些罪行的揭露体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形象特点?
收买工人代表;
血腥的发家史;
血腥镇压工人。
有力地揭露了他狠毒无义、奸诈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认识了怎样的鲁大海?
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
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
语言鉴赏
这一场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非常巧妙,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句话里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感情。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对于周萍动手打人,她完全始料未及,她要责问他,可她一开口成了“你是萍,…”,下面一向“我是你的一一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同样表现了她内心的冲突与挣扎:周萍的言行让她备受打击,她深感失望、痛苦。
两句话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鲁侍萍的性格与形象小结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
善良软弱
讨饭、缝衣、当老妈子,历尽苦难,带大孩子
备受欺辱压迫 顽强
控诉周的罪恶/撕支票/痛斥“一群强盗”
正直刚毅,坚强、自尊,有一定觉醒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的劳动妇女形象。
人无力抗争命运的悲剧
命运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超现实力量,神秘,令人畏惧,当代人不难在其中读出宿命论的色彩。——古希腊悲剧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天地间的“残忍”。——《雷雨》自序
大家庭中的每个人想要的是什么?最后获得了吗?
《雷雨》中,周萍和母亲通奸,和妹妹相恋,这就是类似于俄狄浦斯一般的无法摆脱的“原罪”,周萍在人生的每个关机时刻都可以做出另外选择,比如安抚繁漪,放弃四凤,但是他一步步走向毁灭,这是作者刻意而为之的每个人都无法实现人生的自由。
主人公们无法挣脱命运之网,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在残酷的爱和不忍的恨之间寻找人性的平衡,每个人都付出了残忍的代价。
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田本相
请同学们也实话实说(一句话评说):我看《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