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16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16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1 23: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的新文化运动。由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倡导要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来写诗歌。
写作背景
早期的白话文诗歌大家觉得会是怎样的?
电报尾上他加了一个字
作者:胡适
电报尾上他加了一个字,
我看了百分高兴。
树枝都像在跟着我发疯。
冻风吹来,我也不觉冷。
风呵,你尽管吹!
枯叶呵,你飞一个痛快!
我要细细的想想他,
因为他那个字是「爱」!
为了迎合文学革命的需要,人为地将旧体诗撕裂,另换上一种陌生的形式,硬造新诗,自然很难为读者接受。这种现象在胡适的新诗中表现尤为突出。
这种状况只有到了郭沫若才出现彻底改观。所以,当闻一多读到《女神》的时候,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若讲新诗,郭沫若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一一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27岁的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冈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浴海》《匪徒颂》《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伟大诗篇,可以说郭沫若是以“诗人”的身份闯进中国新文学文坛的,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些诗歌在形式上,已经彻底突破了旧诗的束缚,创造出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这些诗歌的出现,结束了胡适们的尝试期,为“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使得中国新诗彻底摆脱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羁绊。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曾说过“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候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拓展: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女神》中,鲜明地表现出雄浑豪放风格的抒情短诗,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自由朗诵,找出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
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等意象。
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这样惊涛拍岸、白云怒涌的美景是实景吗?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里和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所以这壮丽的景象中饱含着诗人蔑视一切、改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量。
紧接着以下几句用了什么修辞?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语势。为破坏呐喊、为创造欢呼、为努力放号,自然的法则借句式来呈现。力的绘画、舞....气氛如火山喷发,句式与自然的洪涛、作者的情感三者融为一一体, 层层推进,我们的思想也随着狂飙突进、滚滚而来。
通过想象一个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看到的壮丽景象,引发对力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渴望消灭旧事物、创造新世界的激情和决心。人们自我独立、自我解放,自我新生的自身力量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对五四运动的歌颂,对人民革命的赞美,反映了被五四时代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豪迈气概!
主旨探究
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
1)句式: 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首诗是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怒涛轰轰烈烈卷地而来,“禁不住血跳腕鸣”的昂奋情绪下写的,因此具有着“海涛的节奏”。
2)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3)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读这样的诗,会感到作者就站在我们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