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
??概念的理解。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此处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象说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学会容量瓶的使用。
??关于计算,教材中按照不同类型分成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均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训练解题的规范性。此处的计算不宜过多的拓展。例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介绍,目的是分散难点。有关稀释的问题,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加水稀释”,因此不宜加深,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不作要求,只是对于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作为知识的拓展。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节难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法建议
1. 本节引入方法
(1)首先复习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知识,特别着重复习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指出这只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引出新课--另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2)阅读课本55页,组织学生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不方便之处?溶质的量用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用好教材中的讨论,加深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避免有关常见的错误。
例如:课本56页讨论题(1),如果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不清,容易出现错误。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在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而不是1L溶剂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避免错误的方法是在讲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强调指出“单位体积溶液里”,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2),帮助学生认识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不变的,就象一壶糖水倒出的两杯糖水一样甜,浓度与壶中均相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根据学校的条件也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边实验边小结配制的步骤。
4.在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容量瓶的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先检漏等注意的问题。例如:容量瓶上标有“250mL 20℃”,它的含义是: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
讲清以上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原因。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定容的,只有一个刻度线,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5.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师演示,让后排学生也能看得清楚。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立足于有关概念的计算,要从概念出发分析解题思路。除例题的计算类型外,其它类型不宜过早涉及。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有关计算的教学时,要注意归纳方法,如: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n(浓)=n(稀) 即
c(浓)V(浓)=c(稀)V(稀) (例题5)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 = (例题3)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 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 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0.5mol/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象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
提出:若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体积相同,浓度也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如何?质量如何?例如:1L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而质量不同。)
板书: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都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板书: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课堂练习:
1.0.1molAl2(SO4)3溶液中Al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2.有5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醋酸水溶液,⑤50m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分子、离子总数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2mol/L,0.3mol/L 2. ⑤>④>③>②>①。在解答本题时,必须考虑到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两个因素。而溶质又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之分。对于10mL10mL0.60mol/LNaOH水溶液来说,由于NaOH完全电离,其中溶质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60×0.01×2=0.012mol,溶剂水的物质的量约为10/18=0.55mol,相比之下,溶剂分子占绝大多数,其他4瓶溶液中,溶剂的物质的量更大,而且依次增大。因此只要比较溶剂的量的大小就可以排出顺序。
作业:教材P61一、1,2,4 二、1,2
板书设计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此部分内容后面将会学习
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 用98%的浓硫酸( =1.84g/cm3) 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 (3)(6); (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 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 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 (NaCl),再求c (NaCl)。
板书: 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 例:已知75mL 2mol/L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
=c(NaOH) ·V(NaOH)· 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 (浓) V (浓) = c (稀) 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 (浓) V (浓) = c (稀) V(稀)
投影: 例: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 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 (浓) V (浓) = c (稀) V(稀)
扩展资料
溶液的浓度
定义: 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这种溶液的浓度。
说明
1.溶液的浓度是表达溶液中溶质跟溶剂相对存在量的数量标记。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使用方便规定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溶液浓度。因此,同一种溶液,使用不同的标准,它的浓度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2.表示溶液的浓度有多种方法,可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质量浓度,表示一定质量的溶液里溶质和溶剂的相对量,如:质量分数、质量摩尔浓度、ppm浓度等。另一类是体积浓度,表示一定量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如: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比浓度、克/升浓度等。质量浓度的值不因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体积浓度的值随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3.有些浓度的表示方法已被淘汰,如:当量浓度已废弃不用,克分子浓度已被物质的量浓度代替。还有些浓度正在被新的法定计量单位代替,如:质量百分比浓度和ppm浓度将被质量分数替代。
[体积百分比浓度]
定义:用溶质(液态)的体积占全部溶液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体积百分比浓度。
说明
1.体积百分比浓度是60%的乙醇溶液,表示100mL溶液里含有乙醇60mL,也可以说将60mL乙醇溶于水配成100mL乙醇溶液。
2.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是商业上表示酒类浓度的方法。白酒、黄酒、葡萄酒等酒类的“度”(以 标示),就是指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例如:60%(V/V)的酒写成60 。
3.体积百分比浓度属非法定单位,将被法定计量单位体积分数( )代替。物质B的体积分数 B是物质B的体积跟混合物的体积比。例如,把60mL酒精溶于水,配成100mL酒精溶液,该溶液的体积分数是0.60或60×10-2。
[体积比浓度]
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为了操作方便,有时用两种液体的体积比表示浓度,叫做体积比浓度。例如,配制1 :4的硫酸溶液,就是指1体积硫酸(一般指98%,密度是1.84g/cm3的H2SO4)跟4体积的水配成的溶液。体积比浓度只在对浓度要求不太精确时使用。
体积比浓度属于非法定单位,将被法定计量单位体积分数( )代替。
[质量摩尔浓度]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mB)用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来表示。它在SI单位中表示为摩尔每千克(mol/kg)。
质量摩尔浓度常用来研究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性质,如: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
[克/升浓度]
用1L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克数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克/升浓度。例如,在1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150g,氯化钠溶液的克/升浓度就是150g/L。克/升浓度常用于电镀工业中配制电镀液。
[ppm浓度]
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ppm浓度。ppm浓度即百万分比浓度(10-6)。
ppm是由英文名称(part per million)中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
有些溶液极稀,用百分比浓度表示既不方便,又容易发生错误。例如,某溶液的浓度是0.0005%,改用ppm表示就是5ppm。换算方法是
0.0005%×1,000,000 = ×1,000,000
=5 ppm
ppm浓度常用与微量分析、环境化学中。
[波美度]
波美度( Be)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把波美比重计浸入所测溶液中,得到的度数叫波美度。
波美度以法国化学家波美(Antoine Baume)命名。波美是药房学徒出身,曾任巴黎药学院教授。他创制了液体比重计——波美比重计。
波美比重计有两种:一种叫重表,用于测量比水重的液体;另一种叫轻表,用于测量比水轻的液体。当测得波美度后,从相应化学手册的对照表中可以方便地查出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在15℃测得浓硫酸的波美度室66 Be,查表可知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98%。
波美度数值较大,读数方便,所以在生产上常用波美度表示溶液的浓度(一定浓度的溶液都有一定的密度或比重)。
探究活动
体积可以简单加和吗
我们做这样两个实验:(1)取一支100 mL量筒,精确量取蒸馏水50 mL,另取一支50 mL量筒,精确量取无水酒精50 mL,然后把50 mL无水酒精倒入盛有50 mL水的100 mL的量筒中,混合均匀再读数,结果并不正好是100 mL,而只是96.7 mL。显然,在形成混合溶液时,总体积减少了,这里是50+50<100。
能够相互混溶的两种液体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这是物质分子间具有空隙的有力证明。当酒精和水混合后,这两种分子互相钻入对方分子的空隙里。另外,物质分子之间总是有相互作用的。由于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的作用力不同于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和酒精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会使分子与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因而,总体积的减小,绝不是有一部分水分子或酒精分子消失了。
实验(2):在盛有50 mL冰醋酸的烧杯里,慢慢加入50 mL苯,冰醋酸的密度1.05 g/cm3,苯的密度是0.879 g/cm3,冰醋酸比苯重,所以冰醋酸在下层,苯在上层,用彩笔在烧杯外壁做一记号,以标出混合前液面的高度。混合均匀后总体积比它们混合之前体积之和还要大。也就是说,在这里,50+50>100。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由于苯和冰醋酸混合后,苯分子与醋酸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比苯分子间的吸引力和醋酸分子间的吸引力都要弱,导致苯与冰醋酸分子间距加大。
为此,在溶液的计算中,不能简单的采取V+V=2V,即把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当作混合前两种溶液体积之合,因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发生了变化。除非,(1)题目中说明体积不变;(2)相同溶剂的稀溶液混合;(3)如果是浓溶液则应是溶剂和溶质相同且浓度相近的溶液。除此之外,都应通过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出体积。
说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操作练习,作为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展。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 0.12mol/L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各500mL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
A.相同 B.无法比较
C.依次为0.12mol/L、0.24mol/L、0.36mol/L
D.依次为0.06mol/L、0.12mol/L、0.18mol/L
2.若20g密度为d g/cm3的Ca(NO3)2溶液里含有2g Ca2+则NO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 B. mol/L C.5d mol/L D.2.5d mol/L
3.用胆矾配制0.2mol/L的CuSO4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50g胆矾溶于1L水中
B.取50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取32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再取无水硫酸铜32g溶于1L水中
4.由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的浓度为0.1mol/L,Mg2+的浓度为0.25mol/L,而Cl-为0.2mol/L,则SO42-的浓度是
A.0.2mol/L B.0.4mol/L C.0.3mol/L D.0.1mol/L
5.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3。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物质的量浓度为( )
A.32.1% B.14.8mol/L C.34.7% D.18.4mol/L
6.已知98%的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 的H2SO4物质的量浓度是
A.大于9.2mol/L B.等于9.2mol/L
C.小于9.2mol/L D.不能确定
7.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mol/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 B.1:5 C.2:1 D.2:3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mol/L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A.1L溶液中含有0.4NA个钾离子
B.1L溶液中含有K+离子和SO42-离子总数为0.9NA
C.2L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1.2mol/L
D.2L溶液中含有0.6NA个SO42-离子
9.下列溶液中的NO3-离子浓度与500mL1mol/LNaNO3中的NO3-浓度相等的是
A.100mL 2mol/L NH4NO3溶液
B.20mL 1mol/L KNO3溶液和40mL 0.5mol/L Ca(NO3)2溶液混合
C.50mL 1.5mol/L Al(NO3)3溶液
D.150mL 0.5mol/L Mg(NO3)2溶液
10.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1.C 2.C 3.B 4.A 5.C; D 6.C 7.A 8.BD 9.BD 10.B
二、填空题
1.实验室欲配制100mL 1.4mol/L的NaNO3溶液,试回答:
(1)用不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500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mL容量瓶
(2)配制时应称取NaNO3 g
(3)实验开始时,需检查容量瓶
(4)下列操作的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转移
(5)若用1.4 mol/L的NaNO3溶液润洗容量瓶,实验结果将 。
2.某温度下22% KCl溶液150mL,加100g水稀释后浓度为14%,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10g NaOH溶解在 g水中,才能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此时溶液(密度为1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4.(1)配制500mL浓度为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NaOH固体_________g,称量该固体时,应先在天平左盘放一___________,称出其质量,再将NaOH固体置于其中称量。然后再_____里加适量水,将上述固体溶解,待________后,再转移到容量瓶定容,使溶液体积达到500mL。
(2)在(1)实验中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但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0.2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1)实验中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0.2mol/L(大于、等于或小于)
(4)将正确配制的上述溶液取出10mL,其浓度为__________,所含Na+离子个数为__________,将此10mL溶液稀释至1L,则Na+离子浓度为_________,Na+离子数目为__________
(5)标准状况下,将一充满HCl气体的试管迅速倒扣在水槽中,设进入试管中形成的溶液不扩散,则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1)BC (2) 11.9g (3) 是否漏水 ( 4)BEAGCDF (5)偏高
2. 3.0 mol/L
3. 45 ; 4.55mol/L
4. (1)4.0g,小烧杯,小烧杯,溶液冷却后
(2)大于
(3)小于
(4)0.2mol/L,2×10-3NA个,2×10-3mol/L,Na+离子数目不变,是 2×10-3NA个。
(5)
三、计算题
1. 将Wg胆矾(CuSO4·5H2O)溶解在VmL水中,测得溶液的密度为 g/cm3,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mol/L
2.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质量分数变成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5mol/L(ρ1=0.9g/cm3)和4mol/L(ρ2=0.98g/cm3)的两种不同的氨水,现欲配制6mol/L(ρ3=0.96g/cm3)的氨水溶液需要上述两种氨水的体积比是多少?
答案:1. mol/L
解析:根据定义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比。
首先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设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x
根据关系式CuSO4·5H2O ~ CuSO4
250 g 1mol
W g x
再求溶液体积。通过公式 求得。
物质的量浓度:
说明:学生通常遇到这样的题不知如何下手,建议教师把此题作为一个例题给出,让学生清楚推导过程。此类问题的关键还是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计算中还应注意单位的匹配,否则不能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2. 本题可以让学生练习多种解法。
说明:本题是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题,计算的根据是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解法一:可以先求得原溶液的质量,然后求出溶质的质量以及物质的量,最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求解。解法二:先求出原溶液的密度,通过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求解。
答案:3mol/L
3.说明: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加水稀释”,而两种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稀释的计算高中化学一般不作要求。因此此题可以作为提高题,提供给个别的好学生。
题中已知混合前两种氨水的密度,以及混合后氨水的密度,因此解题的过程中,要考虑混合前后氨水溶液的体积的变化。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可通过其溶液的质量及密度求得。在混合的过程中,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其物质的量液不变。根据这两个原理,可以建立相应的等式,列出方程,进而求出体积比。
答案为2.125 :9.375
解析:设取15mol/L的氨水体积为V1,取4mol/L的氨水体积为V2,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V
根据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根据混合前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可得:
典型例题
例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mol/L的CaCl2溶液不正确的说法是
A.2L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8NA
B.500mL溶液中Cl-离子浓度为0.2mol/L
C.500mL溶液中Ca2+离子浓度为0.2mol/L
D.500mL溶液中Cl-离子总数为0.2NA
选题目的:a.复习电解质电离的概念。B.把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溶液的体积相结合,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适合中下等学生。
思路分析 :根据 CaCl2 = Ca2+ + 2Cl- 溶液中Ca2+和Cl-的浓度与体积无关;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有关。A项离子总数应为(0.2+0.4)×2=1.2(NA)B项Cl-离子浓度应为2×0.2mol/L=0.4mol/L C、D项正确。
解答:A、B
启示:认真审题,理解概念轻松解题。
例2 标准状况下350体积的氨气溶解在1体积的水中,求这种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氨水密度为0.924g/cm3)
选题目的:考查本章各知识点的综合,包括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这是一道对以上概念理解和应用的基础题,熟练掌握有关计算是十分必要的。
思路分析 :分别求出n(NH3)和V(氨水)
解答:n(NH3)=
V(氨水)=
=1.369L
C(氨水)=
启示:以概念为基础,确定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例3 把100mL98%的浓H2SO4( =1.84g/cm3)与400mL的水混合成密度为1.225g/cm3的稀H2SO4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选题目的:a.本题涉及到物质的量浓度,浓溶液的稀释,溶液质量分数,是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常见题型。b.同溶质的不同浓度的溶液密度不同,如何计算混合溶液的体积。
思路分析 :注意:(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即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2)两种同溶质的溶液(或一方为水)相混合时,总体积是否改变,决定于溶液密度是否改变。若密度不变,则V(混)=V1+V2,若密度改变,则V(混) V1+V2应为 V(混)=
解答:1.求稀H2SO4的质量分数
纯H2SO4质量100mL×1.84g/cm3×98%=180.32g
稀H2SO4的质量100mL×1.84g/+400mL×1g/ cm3=584g
H2SO4%= %=30.88%
2.求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c(H2SO4)=
启示:已知条件较多时,正确的思路尤其重要。
例4 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mol/L的Na2CO3溶液1000mL,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偏低的是( )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选题目的:本题是针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设计到的实验过程,有关计算和易出现的误差的习题,着重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实验技能技巧。
思路分析 :A项极易出错,以0.5mol/L×1L=0.5mol 是Na2CO3的物质的量,得出质量是53g,所以100g>53g视为偏高。实际上应是Na2CO3·10H2O的质量0.5mol×286g/mol=143g。所以A项应偏低。B项俯视时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即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水量,因此可导致浓度偏高。C项对用于稀释或溶解的烧杯,如不加水洗涤数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项定容后,当振荡、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由于液体沾在瓶壁和磨口处所致,不会造成偏差,若加水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解答:B; A、C、D.
启示:不但要掌握正确的实验过程,还要清楚这样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