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2 00: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
(教材P46~4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不简单的杠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知道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2.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2.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用石块、木板进行模拟实验,认识杠杆的作用效果。
难点:整理、分析数据并发现杠杆的省力规律。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A终点B的宽纸带、作为杠杆支点的方木块、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本课首页工人用撬棍
撬水泥板的图片。)大家知道这位工人在做什么
吗?(预设:撬水泥板。)水泥板非常重,如果直
接搬动需要非常大的力,但是工人用一根小小
的撬棍就能轻松撬动,说明撬棍有什么作用?
(预设:省力。)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省力工具叫什么?(预设:斜面。)
2.讲解:像撬棍这样的工具叫作杠杆。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即能改变力的基本机械设备。
3.提问:你们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预设:羊角锤;铁锹;指甲剪;……)
4.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木尺和方木块。)看似简单的木尺和方木块组合一下,就能成为不简单的工具——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不简单的杠杆。(板书:不简单的杠杆)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认识杠杆
1.活动:出示教材P47小石头撬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撬棍发挥作用的三个重要位置,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在示意图中圈出。
2.讲解: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1)支点:支撑着杠杆、杠杆围绕其转动的位置。
(2)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3)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探索二:用力点对杠杆作用的影响
1.提问:使用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让我们感觉很省力,那是不是所有情况下撬棍都可以撬动重物,都可以省力呢?(预设:不是。)你们认为什么会影响杠杆的作用?(预设:用力点。)它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用实验验证一下。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3.提问:改变小石块的位置,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小石块离方木块太近,就不能撬动大石块;小石块离方木块越远,大石块被撬动的距离越远。)
4.小结:用力点离支点越远,杠杆越省力。
探索三:支点对杠杆作用的影响
1.提问:杠杆的作用除了与用力点有关,还可能与什么有关?(预设:还可能与支点有关。)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研讨、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提问:改变方木块的位置,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方木块离大石块越近,大石块被撬动的距离越远。)
4.小结:阻力点离支点越近,杠杆越省力。
5.提问:在模拟测试中,你们是否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了指定地点?(预设:是的。)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预设:有省力的作用。)
6.追问:在测试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预设:我们分别改变了用力点和支点,发现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且阻力点离支点越近越省力,用力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
探索
与研讨
7.小结: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杠杆的三条作用规律:
(1)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拓展
与小结
1.提问:当工人用撬棍撬起水泥板时,撬棍属于什么杠杆?(预设:省力杠杆。)为什么?(预设:因为手即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水泥板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2.拓展:(教学提示:出示打捞网、跷跷板、塔吊、挖掘机、核桃夹、羊角锤的图片。)它们分别属于什么杠杆呢?你们是如何判断的?(预设:打捞网、塔吊和挖掘机是费力杠杆,因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核桃夹和羊角锤是省力杠杆,因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跷跷板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因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小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好比是人类功能强大的机械手臂,有的能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有的能扩展力的作用范围,还有的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在许多复杂的现代机器上,依然能够发现杠杆的运用。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获得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以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用木尺作杠杆撬动大石块的模拟测试活动,并用小石块代替用手撬以确保活动的客观性。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对比每次画下的杠杆装置图和对应的撬动结果,学生就能发现杠杆的支点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从而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杠杆的原理,为初中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运用适当的语言组织教学,让学生借助实验帮助卡和汇报帮助卡自由发言,相互交流,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课后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