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之《家族》《男女有别》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乡土中国》之《家族》《男女有别》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2 06:4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归何处,乡土为怀---统编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之《家族》《男女有别》教学设计
导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几组图片,试着猜一下,这可能是什么时间会发生的什么事件?
(学生答:春节、春运)。
是的,每到这个时候,亿万中国人就会从天南海北出发,他们的旅途,有着共同的方向,一个叫做“家”的地方。家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割舍不下的牵挂。那么“家”为什么会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六七章,来探寻乡土社会中有关“家”的秘密。
一、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清两篇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学以致用,运用《家族》《男女有别》相关理论解释文学作品中的现象。
3.辩证分析“家族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
二、预习检测
1.梳理文本,找出西方社会和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区别?并完成下面的表格。从功能、存续时间、规模、主轴、感情定向、文化模式的角度去分析2.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整理两篇文章的论证思路,理顺两篇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学以致用,分析现象运用《家族》《男女有别》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文学作品中的现象
(小组讨论)现象一:小说《百合花》茹志鹃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撩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试着分析小通讯员的行为)
预设答案:通讯员憨厚、腼腆的性格背后是“男女有别“的传统,他的举动提示了这种“性别隔阂“的存在,显示了那个时代性别界限的不容跨越。通讯员有意无意地提醒自己,同时也在提醒对方双方性别上的不同,也在接下来的行为举止中要束缚并遵从这种差异。
由于这种意识的束缚,使得男女在正常的交往中都表现出了排斥,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男女情感交流上的过分内敛。
现象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第四十九章
隔河就是他的家。一摆溜九孔接石口窑洞,被两堵墙隔成了三个院落。中间三孔窑洞住着他哥俊文一家;他和俊斌家分住在两边的院落里。俊斌家靠后边不远的地方,是金光亮弟兄三家。他家这面不远的地方是金家祖坟;然后是学校和紧挨着的一大片高低错落的村舍。在整个金家湾这边,他们家和金光亮家自成一个单元。
米镇已故米阴阳当年给金光亮他父亲看宅第,说这地方是双水村风水最好的地方,因此老地主独霸了这块宝地,不让村里其它人家在这里修建住舍。他父亲当年是前后村庄知名的先生,看在这个面子上,光亮他爸才破例让他们在这里修建了这院宅子。为修这院落,父亲把祖上和他自己积攒了大半辈子的银元全部花光了......
现在,这份饱含着先人血汗的老家当,将在他们这不孝之子手上葬送了!也许队里新箍的窑洞比这窑洞强,可九孔旧窑洞维系着他们和先人的感情;对于后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生活和生命的根之所在。现在,他们深植在这里的根将被斩断,而要被移植到新土上了。多么令人痛苦啊!
(为什么旧窑将被拆,金俊武会表现的如此悲伤?)
预设答案: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族是父系的单系的,三孔破窑洞是金俊武从他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而这个地方又靠着金家的祖坟,是金家的根脉所在。队里新修的窑洞固然好,但是在金俊武看来,这三孔破窑洞才是他们的家。
四、思辨探究背景介绍: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乡村文化的重视,提倡振兴乡村传统文化,使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大繁荣。很多村庄开始重视祠堂的重建工作,以及族谱的续修工作。
问题:“家族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利与弊:
利:
①有利于同族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婚丧嫁娶都是本族人帮忙)
②联系在外乡发展的同族人,增强他们的家族认同感,归属感,吸引他们投资建设家乡。
③一些优秀的“家族文化”(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继续发扬,可以促进文明社会建设。
④“家族意识”让子孙后代有敬畏感,激励子孙后代。
弊:
①容易产生“抱团效应”,形成地方势力。漠视法律,阻碍法治社会建设。②容易产生“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导致教育中的招生舞弊,招聘中徇私,破坏规则,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③存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落后思想。④产生“排外思想”。排斥外地人,不利于接纳外来优秀人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五、家国情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孟子
“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习近平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家庭和国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同“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从孝亲敬老、安居乐业,到济世为民、匡扶天下,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千百年来,人们继承和发扬着这一优秀传统,把爱家人、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交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个人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同频共振的家国文化。
(联系此次疫情,说明家国情怀在这一时期对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此次疫情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文化,在抗疫斗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医护人员奋勇逆行,官兵部队千里驰援,海外华人爱心相助,志愿人员默默奉献......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全国亿万人民各尽其力、各担其责,用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抗疫行动,唱响了感人肺腑的新时代旋律,谱写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强大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