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320011544300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在内容上涵盖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段历史以分裂为主,政权多、头绪复杂。本课将相关内容分为三个子目进行叙述。首先叙述的是三国和西晋,西晋灭亡后,全国进入长期分裂时期,基本格局是南北对峙。其中东晋和南朝历史在内容上突出区域开发,十六国和北朝的历史突出民族融合,并未以后隋唐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历史。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文化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
目标一:观察不同时期的形势图,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形成准确的时空定位,并探究西晋速亡的原因。
目标二: 研读史料,进一步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影响,从中认识到经济的开发有利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目标三: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通过史料分析少数民族确立国号的特点及原因,深入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图表法、对比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王羲之《丧乱贴》
提问:同学们有认识这幅字帖的吗?这幅字帖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教师点拨过渡:王羲之位于琅琊临沂的祖墓在广固之战的是时候再次被毁。虽然后来经过好友荀羡的修复,但是祖墓被毁,自己却不能前往修复,无奈与悲愤的情况下,王羲之感叹这个朝代丧乱之极,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大一统秩序的“崩溃”
1、【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并结合教材,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迭。
2、【问题探究】西晋的统一是低质量的统一,你是否赞同?原因?①宗室争夺中央权力②少数民族内迁,矛盾激化
3、【情境再现】如果你是宋孝武帝,你会如何处理此事?某天路琼之身着盛装,带着大批随从,去拜访邻居、中书令王僧达,想借此跟琅琊王氏攀结交情。没成想,王僧达竟然对他不理不睬,半晌才轻蔑地问了路琼之一句:“当年我家中有个马车夫叫做路庆之的,跟你是什么关系?”路琼之听后大为羞惭,颓然告辞。 路琼之前脚刚走,王僧达便命令奴仆便路琼之坐过的胡床烧掉,路琼之听闻后更是羞愤难当。 路太后听说侄孙受此大辱,便把儿子孝武帝叫过来,一边啼哭,一边让儿子帮路家“出头”,务必要严惩王僧达。孝武帝虽然很气愤,但考虑到王家的名望、势力,担心一旦严惩王僧达很可能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结果,于是无奈地对母亲说“琼之年少,无事诣王僧达门,见辱乃其宜耳。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加罪乎?"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概念阐述】三国、两晋以来,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历史常识】士族、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依据家世和品行来给人才评定品级。而到了西晋之后,则完全是以家世来评定等级。士族既有得天独厚的地位,家族当中又多有名望的学者。因此,士族出身的人经常被评为上品,担任较高的官职。长此以往,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优势的氏族,也逐渐掌握了政治权利。东晋则在是士族门阀的帮助下建立并巩固的,所以才有王与马,共天下一说,之后几家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政权,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而到了南朝时,皇权的逐渐加强和庶族寒门进入政治中枢,士族逐渐走向末路。所以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后续就是大明 2年,王僧达被宋孝武帝借故赐死,这也意味着门阀政治的衰落,皇权的回归。
二、大一统秩序的“新生”
1、江南经济的开发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 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鄠、杜(指北方)之间,不能比也。...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对照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潜力大;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2、江南经济开发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高凉郡(广东阳江县)有“蛮”族部落十余万家,酋长冼氏。冼氏有女多智谋,善于用兵,梁末,罗州刺史冯宝娶冼氏女为妻。冼夫人约束冼氏部落使从民礼,冯氏政令才得行施。陈霸先起兵讨伐侯景,得冼夫人援助,冼夫人成为陈朝在岭南的重要支柱。冯氏数百人终于影响冼氏十余万家。——范文澜:《中国通史》(第 2册),人民出版社,2009年
学生讨论回答:促进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交融
3、结合材料探究北方十六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材料一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吴洪琳《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4、北魏孝文帝改革①改革的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学生归纳
为了使鲜卑贵族懂得门第的重要性,孝文帝为他的六个弟弟聘妇。所聘之妇均出八族及清修之门。——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学生回答:
①说汉语
②改汉姓
③迁都
④与汉族联姻
⑤穿汉服
②改革的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也加剧了本民族内部的不满,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课堂训练】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见图)。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剧了民族矛盾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