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针对月相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结合生活经验对月相成因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初步学会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2、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参与月相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科学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公转的特点;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形成的原因。
一课时
一课时
不同月相的图片、双色球、灯、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交流:我们时常会看到浩瀚的夜空中那一轮金黄的明月,同学们你喜欢那美丽的月亮吗?(学生回答)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教师播放刘欢的歌曲《弯弯的月亮》
一、联系生活,切入新课:
1、同学们,同学们刚刚刘欢老师的歌里描述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弯弯的月亮》(板书课题)
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利用学生课前作业中不同的月相图,学生共同观察,交流。
2、揭示月相定义:
3、学生通过观察到的月相图片,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4、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
(1)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课件出示月相形成的原因。
(3)教师出示实验器材,
(4)教师出示实验提示:
(5)学生分组实验。
5、总结实验,得出结论。
(1)展示一组的月相图,其他小组的观察结果跟他们组一样吗?
(2)通过刚才的实验,现在你能不能回答月相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出示课件,月相成因:月球在公转过程中,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6、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刚才我们由实验分别观察到的是月球公转到8个时间点,定点位置时的月相,在一个月内每一天月相具体是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一个月的月相)观看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变化规律。
(2)人们为了区分月相,把不同月相取了名字,请同学们认识一下。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观看月相,判断是上半月还是下半月?
2、月球除了带给我们美丽的月相外,还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月球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吗?
3、视频:钱塘江大潮。
4、知识训练,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
师生谈收获。
17弯弯的月亮
月相变化规律:
变化规律:
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上半月右边亮,下半月左边亮。
月相的形成原因:
月球公转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在学生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月亮的运动模式,认识月相形成的原因,揭示月亮圆缺之谜,重点解决月相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研究宇宙的浓厚兴趣。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形成认识,故教科书安排了一个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验证并形成较稳固的认识。从教学的难度上看,本课和以前的教科书相比,大大降低了,但对观察的要求提高了,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方法是有利的。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潜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像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例如:将自己画的上半月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在整体性的把握这节课后,流程的设计似乎就是技巧性的了,我的原则就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月相变化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课前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因此学生对月相变化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有许多学生头脑中产生过“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的疑问,课前作业激发了学生兴趣,很容易地引导学生提出了问题(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找暗箱)。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没有让学生去猜想,因为没有以往的知识可以迁移。若硬要加入猜想环节,那么学生不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道听途说式的只言片语,无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只能浪费时间。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课前作业和搜集的资料来思考,寻求突破口,这样处理既能提醒学生遇到问题该如何思考,又能自然过渡到探究月相规律的环节。引导他们尊重事实,从现象当中去寻找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一般规律,也能培养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原生态式的思维方式、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他们良好的科学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