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2 20: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铜仁中考]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为了更好地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  )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国参加2022年冬奥会的运动员最多
2.成都的明明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俄罗斯小朋友米金斯基,为了更好地与米金斯基进行语言交流,明明应该学习哪种外国语言
(  )
A.英语
B.俄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3.下列地区与其所使用的主要语言不相符的是(  )
A.大洋洲——英语
B.欧洲西部——俄语
C.亚洲西部——阿拉伯语
D.北美洲——英语
4.西班牙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除西班牙外,下列国家还使用西班牙语的是
(  )
A.墨西哥
B.澳大利亚
C.印度
D.埃及
5.与英语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有关的因素是(  )
A.英国人口最多
B.英国面积最大
C.英国的殖民扩张和贸易活动
D.英国是世界经济最强的国家
6.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被尊为世界上三大宗教的是
(  )
A.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B.基督教 犹太教 伊斯兰教
C.基督教 犹太教 佛教
D.犹太教 佛教 伊斯兰教
7.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图4
A.甲是基督教堂,阿拉伯半岛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
B.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丙是佛塔,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的代表性建筑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8.读“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和“世界宗教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5
(1)A是    语分布区,该地居民大多信仰    教。?
(2)B是    语分布区,以该语言为国语的欧洲国家是    。?
(3)C地区居民讲      语,大多信仰      教。?
(4)D是    (国家),居民讲    语。?
(5)E是    (国家),目前该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居民使用的    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6)F地区的居民讲    语,欧洲的    (国家)是该种语言的发源地。?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1.[襄阳中考]
下列自然条件中,不利于形成聚落的是
(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源不足
D.资源丰富
2.[牡丹江中考]
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
图5
  [北京中考]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完成3~4题。
图6
3.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
A.城市聚落
B.工业生产
C.乡村聚落
D.农业生产
4.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  )
A.水运发达
B.商业落后
C.水流湍急
D.全年少雨
  [娄底中考]
“干栏式木楼”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依山傍水,沿山坡而建。木楼外形参差错落,底部架空两至三层,木楼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等。读“干栏式木楼景观图”,回答5~6题。
图7
5.远观木楼屋顶参差不齐,主要受何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海洋
6.下列地区中适合建“干栏式木楼”的是
(  )
A.东欧平原
B.撒哈拉沙漠
C.中南半岛
D.黄土高原
7.“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株洲中考]
贵州省某河谷两岸,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这就是著名旅游胜地西江千户苗寨。下图为西江千户苗寨和吊脚楼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图8
8.造成河流两岸不同河段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交通
9.关于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推测正确的是
(  )
A.用不同长度的木料支撑房子(吊脚)主要是为了造型美观
B.吊脚楼对木料的需求较少,对钢铁、水泥的需求量大
C.窗户多、对外敞开有利于通风散热
D.吊脚楼呈梯状逐级抬升,方便邻里交流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基本类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将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读“我国城乡人口数据示意图”,回答10~11题。
图9
10.我国城乡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  )
A.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均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均呈下降趋势
C.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
D.城市人口呈下降趋势,乡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11.由此推测,我国城市聚落的规模可能会
(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交替变化
D.没有变化
12.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下列哪些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  )
A.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
B.在故宫附近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C.在泰山景区设置饮食、烧烤摊点,给游客提供方便
D.为增加历史见证,在景区亭子上刻写“XXX到此一游”
13.下图反映了某地聚落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分析三幅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据图可知,甲景观是   
 聚落,乙景观是  
  聚落,两者根本的区别是
    
  的区别。?
(2)按照聚落的发展过程,三幅图的顺序应该是    
。?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此地地形的特征是 
。?
(4)A、B、C三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原因是 
。?
(5)聚落发展过程中,修建了铁路,目的是            
。?
参考答案
1.B [解析]
为了更好地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是因为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B [解析]
俄语是俄罗斯民族的语言,在俄罗斯及其邻近的几个国家广泛使用。
3.B 4.A 
5.C [解析]
世界上的众多语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曾经是世界霸主,世界各地都有英国的殖民地,加上长期的贸易活动,使英语的普及率高。
6.A 7.C
8.(1)英 基督 (2)法 法国
(3)阿拉伯 伊斯兰 (4)俄罗斯 俄
(5)中国 汉 (6)西班牙 西班牙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解析]
本题组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主要考查聚落的相关知识。第3题,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景观符合城市聚落的特点,且根据材料“北宋都城”可知,图中景观反映的是城市聚落。第4题,途中景观有河、有桥、有船,据此推断该地区商品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都城汴梁地处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5.B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民居依山傍水,沿着山坡而建,受地形的影响,木楼外形参差错落。
6.C [解析]
“干栏式木楼”是湿热地区的典型民居,中南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适合建“干栏式木楼”。
7.A 8.A 9.C
10.C 11.A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城乡人口的发展变化。第10题,读图可知,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第11题,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就业、居住,会使城市聚落的规模越来越大。
1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结合选项,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B、C、D都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13.(1)城市 乡村 生产方式
(2)②③①
(3)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为主
(4)B B地地势平坦;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
(5)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