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1课时
1.下图中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的是
( )
图10
2.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刚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很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
图11
A.纬线a是南回归线,纬线b地处热带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C.当太阳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4.如果你打算9月到南非(南半球)旅游,你将会带
( )
A.春装
B.夏装
C.秋装
D.冬装
5.2020年5月22日至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与下图中最接近的是
( )
图12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2020年上半年的某个节气当天,某地拍摄的日出、日落照片及当地坐标,据图回答6~7题。
图13
6.拍摄照片后的2个月之内,太阳直射点
( )
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
C.不动
D.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7.照片拍摄日后30天内,北京地区的农作物开始
( )
A.春种
B.夏管
C.秋收
D.冬藏
下图是地球公转到某位置和此时地球上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8~9题。
图14
8.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与下列哪个节日比较接近
( )
A.五一劳动节
B.端午节
C.元旦
D.中秋节
9.此时,M地
( )
A.处于夏季
B.有太阳直射现象
C.昼长夜短
D.处于黄昏
10.当地球处在图中夏至日的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15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C.北回归线上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短
D.南回归线上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短
11.北京(40°N)一年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 )
A.北极圈
B.回归线
C.南极圈
D.赤道
13.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 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结合活动1,完成(1)~(2)题。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
( )
A.8: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2 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了A、B图。结合活动2,完成(3)~(4)题。
图16
(3)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你的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前后。?
(4)下图甲为北京市某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
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
(运动)引起的。?
图17
活动3 冬至日这一天,北京的李明邀请家住上海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了C、D图。结合活动3,完成(5)~(6)题。
图18
(5)导致C、D两图影子长短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6)由此推理,为了更好地采光,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更 (填“大”或“小”)一些。?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2课时
读图21,完成1~2题。
图21
1.图中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在A地测得气温为16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
A.4
℃
B.2
℃
C.0
℃
D.-2
℃
3.[长沙中考]
古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反映坡向对气候影响的是
(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宁种阳坡一寸土,不种阴坡一尺地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怀化中考]
怀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成“探究水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得出实验数据,读图,完成4~5题。
图22
4.实验数据中缺了夜晚砂石温度,你认为夜晚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
A.24
℃
B.12
℃
C.21
℃
D.26
℃
5.该实验原理可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 )
A.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喜欢到游泳池游泳
B.暑假期间,小贝的爸爸带他去雪峰山避暑
C.摄影爱好者老佘3月份在怀化拍摄油菜花,7月份赶到青海湖拍摄油菜花
D.暑假期间,小聪喜欢早上帮父母干农活
6.读世界部分城市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从曼谷→北京→莫斯科气温逐渐降低,主要是因为
( )
图23
A.距海洋远近不同
B.海拔高低不同
C.纬度高低不同
D.地形类型不同
图24
7.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是市区气温低,郊区气温高
B.近地面空气从市区流向郊区
C.城市热岛效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D.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可以减弱热岛效应
图25
有关研究数据显示,“赤道雪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面积在过去的80年中萎缩了80%以上,雪峰有可能在50年内消失。据此完成8~9题。
8.“赤道雪峰”奇观的形成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
D.地势因素
9.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逐渐萎缩的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势因素
10.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影响气候的部分因素。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地方的气候状况主要由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来决定,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材料二
图26
(1)图甲中A、B两地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的是 地,主要原因是 。?
(2)图乙中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怎样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景观明显不同,西侧的C地为茂密的森林,东侧的D地为草原或荒漠,其原因是 对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东西两侧水分和气温状况产生差异。?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时区的差异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与地球自转没有关系。
3.B
4.A [解析]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9月为南半球的春季。
5.C
6.A 7.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的运动。第6题,根据当地坐标,该地位于北温带,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白昼约12小时,太阳直射赤道附近,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根据题干中所述是上半年,可判定是春分日前后。所以拍摄照片后的2个月之内,太阳直射点应该向北移动。第7题,照片拍摄日在3月21日前后,拍摄日后30天内,应该在4月20日左右,正处于春季,天气转暖,北京地区的农作物开始春种。
8.C 9.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及引起的变化。第8题,此时,地球公转的位置过了冬至,但不到春分,最有可能是元旦。第9题,M地昼短夜长,正值冬季。M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M地下一时刻将进入黑夜,所以正值黄昏。
10.C [解析]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回归线上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短;南回归线这天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长。
11.D [解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时值北半球的冬至日,这天北京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小,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
12.B [解析]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13.(1)由长变短再变长 自转
(2)A
(3)冬至日(或12月22日)
(4)a 地球公转
(5)纬度差异
(6)大
[解析]
本题考查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第(1)题,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一天中太阳高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所以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第(2)题,早晨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到中午前后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所以8:00左右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第(3)题,A图竹竿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小,阳光斜射角度小,应为冬至日;B图竹竿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大,太阳斜射角度大,应为夏至日。第(4)题,北京市位于北半球,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说明太阳高度最大,应为夏至日,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a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影子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第(5)题,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正午影子短,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物体正午影子长。由于北京所处的纬度比上海高,所以同样高度的两栋楼,正午时北京的影子长,上海的影子短。第(6)题,由于北京比上海的太阳高度小,物体的影子长,为了更好地采光,楼间距应该比上海的大。
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图示为地形雨示意图,水平运动的湿润气流遇到山脉阻挡,在迎风坡形成丰沛的降水,而背风坡降水稀少。第2题,C地比A地海拔高3000米,根据气温随地势的变化规律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可得C地比A地气温低18
℃。C地气温是16
℃-18
℃=-2
℃。
3.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阳坡光热条件较好,阴坡光热条件差,故“宁种阳坡一寸土,不种阴坡一尺地”,这反映了坡向对气候的影响。选项A、B反映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选项D描述的是梅雨天气。
4.B 5.A [解析]
本题组考查水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对生活的影响。第4题,由于砂石和水的比热容不同,水升温慢降温也慢,砂石升温快降温也快,导致白天砂石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夜晚砂石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所以夜晚砂石的温度低于17
℃。第5题,根据水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炎热的夏季,游泳池中的水温比较低,所以孩子们夏季喜欢游泳;暑假期间去雪峰山避暑,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怀化和青海湖的油菜在不同时间开花主要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暑假期间,早上干农活其影响因素是气温的日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影响气候因素及气候特征的能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从曼谷到莫斯科纬度逐渐增高,所以气温逐渐降低。
7.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的影响。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是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近地面空气从郊区流向市区;增大绿地面积可减弱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8.D [解析]
乞力马扎罗山虽位于赤道附近,但因海拔高气温低,终年积雪,号称“赤道雪峰”,所以形成的原因是地形因素。
9.C [解析]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促使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逐渐萎缩。
10.(1)A A地太阳高度大
(2)逐渐增大。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大,升温慢,降温慢,气温年较差小。远离海洋的地方,受海洋的影响小,升温快,降温快,气温年较差大。
(3)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