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产物
实验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讨论:有关制定计划的问题
1.实验前叶片中有淀粉吗?怎样去除原有的淀粉对结果的影响?
⑴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
⑵一盆植物上分别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
⑶一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的两部分进行对照
第三种
有光和无光形成对照,
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4实验产生的淀粉怎么来检验?
淀粉遇碘液变蓝
2.我们要设计对照实验吗?对照的条件是什么?
3下面三种方案哪种最好?为什么?
1
2
3
4
5
6
7
(1)暗处理
(2)选叶遮光
(3)光下照射4—5小时
(4)去掉黑纸片
(5)隔水加热
(6)先漂洗,后滴加碘液
(7)漂洗后观察
实验步骤
1.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绿叶
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使叶片内原有的 淀粉运走、耗尽
暗处理
2、为什么要对一片 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作对照
——叶片遮光部分与
不遮光部分互为对照
3为什么要脱去叶绿素?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不容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5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
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燃点低,隔水加热可预防烧杯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4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6绿叶在酒精中脱至什么颜色时,停止加热?
黄白色
(1)脱色的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是条件,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
(2)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 )
(3) 说明了什么问题?
没有
变蓝
变蓝
淀粉
迁移升华
1、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从一棵植物上摘取三片相似的叶子经酒精脱色,再用碘染色后发现蓝色的深浅不一样。为什么?
2、农民甲为了多收获玉米,于是他在同样的地里种植了比正常情况下多两倍的种子,秋后他能收获多两倍的玉米吗?
傍晚的叶片被染色是最深的,因为所受的光照时间不一样,傍晚的叶片受光照的时间最长,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最多,而中午只是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不能,因为种多两倍的种子,玉米不能合理密植,叶片之间太密,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实验延伸
某同学想让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显出一“M”字母,大家想一想他该怎么做的呢?
小资料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气体状态,难溶于水,因而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燃烧但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恢复燃烧),根据木条等的燃烧情况判断氧气的存在。
实验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讨论:
(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其中是什么气体呢?
(2)该气体有何特性?
(3)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
——氧气
——难溶于水 助燃,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
或卫生香重新燃烧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海尔蒙特实验)
海尔蒙特实验:植物的重量增加了很多,但土的重量减少的非常少,为什么
植物重量的增加是因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土壤减少的重量是植物吸收了其中的无机盐
实验2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
2、比较试管内液面下降至标记处所需的时间
甲的气泡多,液面下降快,所需时间少,因为产生氧气多,木条复燃
3、 结论:
增加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动动脑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光合作用除了需要二氧化碳外,还需要水,
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探究: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a b 形成对照实验
变量为有无水分
现象是:a为黄白色
b为蓝色
b
a
圆圈内的叶片就没有水供应了
光合作用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 氧气
(储存着能量)
气孔
气孔
叶脉
我来总结: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照
叶绿体
储存有机物、合成能量
光合作用的应用
充分利用光照强度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总结
公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概念
植物利用光照,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原料
水 二氧化碳
产物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条件
光照
场所
叶绿体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意义及应用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给所有的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增加大气中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光能
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