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péng
jià
tái
xi?n
gān
zhe
liè
fèng
c?o
píng
(
)
(
)
(
)
(
)
(
)
w?
piàn
pù
bù
xuān
nào
jiàng
yóu
zēng
jiā
(
)
(
)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画“√”。
苞蕾(
bāo
pāo)
高粱(
liáng
lián)
铁轨(
ji?
gu?)
腥味(
xīng
xīn)
蒜薹(
tái
dái)
瞟一眼(
pi?o
piáo)
焖饭(
mèn
mēn)
玛瑙(
n?o
l?o)
谚语(
yán
yàn)
3用横线画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软棉棉
谚语(
)
(2)农做物
尽量(
)
(3)斗蓬
嘴唇(
)
(4)遮盖
衣柚(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雨点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
我出去。
(2)多亏老师在学习上为我们
了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3)有些人在金钱的
下,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A.指引
引诱
逗引
B.逗引
引诱
指引
C.逗引
指引
引诱
D.引诱
指引
逗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B.哥哥学习非常专心,外面的吵闹声那么大,他却充耳不闻。
C.小站虽小,但设计精心,乘客们来到这里感觉如坐春风。
D.爸爸整天处心积虑地制订计划,他每写上一条,我就像多缠上一道线的陀螺,被搞得晕头转向。
6.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书虫哥哥”这个题目选的材料。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后面的括号里画“√”。
(1)跑了几十里路,到县城的书店去买书。(
)
(2)常常带我去跑步。(
)
(3)在哥哥的倡导下,班里组织了一个阅读社团,定期分享读书感悟。(
)
(4)去路的时候,看到什么景物就随口吟诵自己背过的诗句。(
)
(5)边走路边看书,头不小心撞到电线杆上。(
)
(6)把压岁钱和妈妈给的零花钱攒下来,全部买成了书。(
)
(7)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让着我。(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说。(改为转述句)
(2)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仿写比喻句)
月光洒在荷叶上,
(3)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仿写夸张句)
6.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谚语“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说明稻谷长得太快,容易成熟。(
)
(2)“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盼着下雨的急切心情。(
)
(3)“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这句话写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后愉悦的心情。(
)
(4)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
二、阅该与理解。
(一)盼(节选)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①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扬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②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③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④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批注①:
批注②:
批注③:
批注④:
1.选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盼”这个中心意思的?
2.关注文中画线与加点的词句,用写批注的方式说说自己的感受。
3.文中的景物描写实际是在借景抒情,也是为了凸显“盼”这个中心意思。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2)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3)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4)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二)北京的色彩
①我像一片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②在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里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③我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④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黃、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黃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像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⑤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⑥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⑦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凝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我常常把面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
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北京城里无数个彩色的音符,自然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⑨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如果有人问:北京的色彩如何?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北京的色彩有什么样的特点?选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北京的色彩的?
3.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填空。
“偏见”的意思是
,在本文中“我的偏见”是
。作者想要赞美北京的色彩,却从自己对北京的偏见谈起,这种写法叫
5.给第⑤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
6.在选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三、表达与交流。
你一定品尝过成长的滋味,请你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把中心意思写生动,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高兴
忧伤
痛苦
幸福
激动
期盼
焦急
烦恼
答案
一、1.棚架
苔藓
甘蔗
裂缝
草坪
瓦片
瀑布
喧闹
酱油
增加
2.bāo
liáng
gu?
xīng
tái
pi?o
mēn
n?o
yàn
3.(1)棉棉——绵绵(2)做——作(3)蓬——篷(4)柚——袖
4C5.A
6.(1)
√(3)√(4)V(5)√(6)√
7.(1)妈妈说,酱油她下班带回来了。
(2)示例:荷叶像披上了一层银纱
(3)示例:我感冒了,浑身没力气,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走不动。
8.(1)×(2)
√(3)√(4)√
二、(一)1.①“我”看着雨景盼第二天穿雨衣的心情。②“我穿上雨衣后的兴奋与喜悦。
2.(示例)批注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对第二天可以穿着雨衣淋雨的期盼之情。
批注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终于有机会穿上雨衣时异常惊喜、极度兴奋的心情。
批注③:“几步跑回家”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想立刻穿上雨衣的急切心情;“理直气壮”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我”终于能名正言顺地穿上雨衣的坦然心态
批注④: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穿上雨衣时得意而又小心的情态。
3.(1)雨衣、盒子的“安安静静”更衬托出“我”盼望下雨的焦急心情。
(2)想象小杨树是在欢快地嬉笑,抒发了因为快要下雨,“我”的兴奋与激动的心情
(3)这里以景物描写衬托“我”盼望雨点儿淋在新雨衣上的急切心情。
(4)描写雨滴在“我”肩膀上跳跃是为了表达“我”如愿穿上雨衣的快乐
(二)1.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2.特点:壮丽而辉煌。选文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
3.①这两句话首尾呼应,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②写出了感情的变化:飘来时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飘回时带着对北京色彩的赞叹。
4.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北京全是红色,色彩单调
欲仰先抑
5.探访香山红叶
6.作者表达了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