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PDF版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PDF版缺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2 12: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1年7月12日9:00-11:30)
语言表现来看,其实没有多少阅读障碍的,感觉整首诗读起来很流畅。这样一来就出现了
玉溪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个很悖反的现象:阅读不困难,但理解有难度。因了前者,它具有形式美感,吸引了古今
中外众多读者;因了后者,它内涵深隐,朦胧模糊,导致了一批批破解密码的索隐派,
语文试卷
与李商隐不同,李贺属于另一种情况。李贺诗爱用一些生新独特的词语,营造了不少
个性色彩很强的象征性意象。如这样一些诗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这是
《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的两句,这两句究竟写的是什么,不清楚。注家的解释也五花八门,王
注意事项
琦说:“蛇因湿闷薰蒸而毒气不散,江鱼因水热沸郁而静伏不食,极言暑溽之象,以起下文命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人剪葛制衣之意”;姚文燮说:“葛多生于深谷,或垂于江边,故蛇凭鱼依焉”;方扶南解释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此二句言葛之难得,申上出洞之致”。这三个人的说法,令人莫衷一是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实事求是地讲,李贺的一些诗、一些意象极具独特性,可谓天才般的创造,反复推敲获
得真解后,你会拍案叫绝的;但他的诗中不少意象过于诡谲、怪异,想象超越常人,个别词句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晦涩难解,由此形成的模糊性、晦涩度便将相当一批读者挡在了门槛之外。一首优秀的诗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作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不能一会儿明朗、一会儿晦涩,相比之下,李商隐诗的字句平易
流畅,全诗意境浑成,难于蕴涵的模糊、朦胧、不确定,但这不妨碍你对全诗的阅读和喜爱。
现代文阅读(36分)
宋代以前,人们更重视的是言、意关系;宋代以后,关注的焦点则多集中在情、理方面
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宋以前诗中就没有情、理,实际上情、理是言、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他们之间存在一种引申、派生关系。唐诗中,就有不少情、理相互交融的佳作,特别是无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而又深情、痴情的诗作,达到了一种无理而妙的美妤境界。如李益《江南词》、金昌绪的《春
语言和意义的模糊性、朦胧性,古人早就意识到了。如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就说:“凡
怨》都是如此。好的唐诗都能处理好言、意之间的关系,所以就产生了隽永的情趣。
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所谓“妙在含糊”就是说不要把有些
(选自尚永亮《说言意》,有改动
东西写得太过真切,因为某些情景本身就是模糊的,你把它分辨得过于清晰,界限过于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明,反而失去了原貌。要想做到别出境界,“境外生意,境外见境”,就要“语少”,如果语言太
A.只要读者
读一面将作品中的未定点具体化,作品的主题意义就会表现出来
多,处处塞满,过于具体,不给人留下一点想象余地,就难达到“意多”的效果。同时,“语少
意味着可能会产生语言的模糊和朦胧,更易于增加“言”和“象”的多义性。
B.作者认为李贺的诗歌算不上多么优秀的诗作,他对李贺的诗歌完全持否定的态度。
从接受美学来看,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波兰学者罗曼·英加登撰文指出:文学作品
C.虽然典故不一定能增加诗歌的意义内涵,但是可以使得诗歌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的文本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留有许多未定点,只有在读者一面阅读一面
D.宋代以后诗人更重视作品蕴涵的情、理关系,而之前多聚焦于作品的言、意关系。
将它具体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逐渐地表现出来。这种“未定点”,实与中国文艺理论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言“模糊性”相关;而接受者由于具有不相同的情感体验的私密性,所以可以从中体味出不
Δ.要想做到“境外生意,境外见境”,就要“语少”“语少”可能会产生语言的模糊和朦胧,
相同的内在意蕴。下面举几首诗例,稍作分析。
这样更易于增加“言”和“象”的多义性
张籍的《秋思》就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非常细微
B.因见秋风起而萌发一种归隐之意,是仕宦或漂泊中的文人的惯常心态,张籍和张季鹰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都是在洛阳那个地方,都是因秋风起而兴归隐民间之情
见秋风而生归意,是仕宦或漂泊中的文人的惯常心态。据载:西晋张季鹰在洛阳见到
C.《锦瑟》具有形式美感,阅读起来也不困难,吸引了众多读者;但其理解起来有难度,内
秋风吹拂,顿生叶落归根之意,因思家乡吴中菰莱羹和鲈鱼脍而命驾便归。张籍此诗的首
涵深隐,朦胧模糊,导致了不少破解密码的索隐派
句就暗含了这一典故。同在洛阳,都因秋风起而兴归欤之情;所不同者,张季鹰是乘着秋风
命驾便归”,而张籍却难以归去,只能望秋风而兴叹,寄封家书给亲人。一个“意万重”,极
李贺诗爱用一些生新独特的词语,营造了不少个性色彩很强的象征性意象,一定程度
写意绪的纷繁杂乱,突出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采
上导致三位注家的解释不同,这令人无法得出一致意见
用递进法,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再向前推进一步,在信已经封上、捎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候,把
3.结合材料内容选出下列各项中与所给例句在写法上并不类似的一项是()(3分)
信封重新打开,补写上未尽之意。不是不想说,而是感觉难以说出、难以说尽,想说的在“又
例: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开封”中,模糊、隐约地表现出来。
A.含情两相同,欲语气先咽
(孟郊《古怨别》)
细味此诗,写法巧妙而真切,在语言、意象上都无模糊之处,他的模糊重在借助直说和
B.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描写,生动、深刻地表现出多重意绪。这在当事人那里是非常复杂、难以理清的,但作者仅
C.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用了28个字就将此意绪的纷杂淆乱反映出来,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未定点,并对此“万重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意”作多方面的联想,于是诗歌的空间意义获得拓展。与此相类的古诗词句不在少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此情形向前推进一步,我们找到了李商隐的《锦瑟》,它的含义实在太幽微了,这首诗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要是用典故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作者内在的情思。凡是用典的诗,往往比那种直白的议论
材料
和描写来得隐微含蓄,典故可以增加诗歌的意义内涵,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具备的历
史感、文化意味、象征意义,却可能制造一种阅读的障碍。用典越多,障碍越大,读《锦瑟》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
你先得把典故搞懂,然后还要将典故所要表达的象征意义搞明白,再下来还要索解作者斯
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
时斯地用这些典故所要表达的独特意绪,这就多了几层曲折,它的含义就模糊朦胧了。就
放”。据悉,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将聚焦提升空气质量,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
者”。此次大会将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例如向塞罕坝林场购买等量
高二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高二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