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河北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缺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2 12: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
题号
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
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公x-2v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
有多样性的创作
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
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
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
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
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
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起来的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题材
几乎
建构
B.体裁
纯粹
组织
C.题材
纯粹
组织
D.体裁
几乎
建构
下列句子中和画线句子所用修辞完全一致的一句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地开着的,有差混地打着朵儿的。
B.一朵朵向日葵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向路边的行人点头致意。
C.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
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D.要说渴,真的很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下一条河。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4题
屏读是数宇化时代的产物,改变了人们从纸读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屏读可与他人
烹与互动,内容摘录与整合、获取、存储方便,读物渗透率高、来源极其丰富,
方便快捷。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读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屏读快捷、互动
资源丰富且时效性强的优势
要在长篇幅的文章闼读、深度阅读、沉淀自我时
拿起一卷钟爱的书籍。在数守环境中,为了获取信息、增进理解、扩充知识,我们有
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迥异的阅读方式的适应度
在充分享受数字化时代便利性
的冋时通过深度阅读提升对世界的理解力。纸读与屏读
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
取舍
因时因地的巧妙平衡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因此
不仅是
而且是
B.也
便
不是
而是
因此
不是
而是
以便
不仅是
而且是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屏读可与他人即时分享与互动,内容获取、存储、摘录与整合方便,读物渗透率高
来源极其丰富,方便快捷
屏读方便快捷,内容获取、存储、摘录与整合方便,读物来源极其丰富、渗透率高
并可与他人即时分享与互动
C.屏读方便快捷,读物来源极其丰富、渗透率高,内容获取、存储、摘录与整合方便
并可与他人即时分享与互动
D.屏读可与他人即时分享与互动,内容获取、存储、摘录与整合方便,读物来源极其
丰富、渗透率高,方便快捷。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
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B.曹禺,原名万家宝,剧作家,代表剧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等。《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C.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劝谏唐
太宗居安思危,善始虑
D.《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明代文学家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3月14日下午
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问
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
但已经
是永远地睡着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規律,即
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困家设施、法
的观
术以至宗教
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