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公式应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公式,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或图形)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内容衔接复习
(1)我们是在学习圆周长公式之前,如何测量一个圆的周长?
(帮助学生复习“化曲为直”转化思想)
(2)请同学回忆圆周长公式,强调几个基本量:半径r,直径d,周长c。
(3)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π=周长÷直径
π≈3.14
播放“你知道吗”让同学对圆周率有更深刻的了解。
2.巩固练习
将练习第6题前两列出示,已知半径或直径求周长。
小结:已经学会由半径和直径怎么求周长,今天学习由周长怎么求半径直径。
二、教学新知
1.例题讲解:
同学们,我们知道要测量圆形纸片的直径长度有什么办法?
(可通过对折,找到直径再测量即可)
那我们怎么来测量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呢?总不能对折吧,那你觉得怎么样就可以确定直径呢?
(请同学们自己根据已经学习的公式,想想知道什么条件也可以间接求出直径。)
出示例题: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
请同学口答想法,并说说依据,利用投影展示例题解答过程,并强调格式。
本题主要两种思想,正向的利用方程解决问题,逆向的利用公式根据d=c÷π
解决问题。
(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区别,学生交流回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后汇报,说说自己怎么想到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半径?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估算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办法,你怎么估算?
(请学生回答,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巩固
6.填表格,出示另外两组,已知周长求半径直径。
小结:同一个圆中几个基本量,知一求二。
7.实际应用,儿童玩具
这里重点讲解了两种处理方式,哪一种更准确,为什么?
(利用学生产生的疑惑,班级大部分同学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错误资源,非常宝贵,也能充分说明,取近似数最好是到最后再取题目需要的位数,之前应多取一到两位,避免误差太大。)
8.了解树干横截面,怎么能测量横截面圆的直径?
不能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就用锯子锯开测量,应该想办法,并且想想怎么样测量更准确?
接着出示练习第8题。
并请同学强调应该注意哪些条件,计算过程的思路是什么,最后核对结果,选择性讲解。
9.生活中到处可见圆形建筑物,请同学说说,哪里经常遇到,然后出示例题:
提问:这里的高度是什么意思?题目知道什么求什么?
强调:遇到‘是否符合标准’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强调必有比较的步骤!
10.请同学读题,并请同学说说这里涉及哪些知识点?
回顾:‘一一间隔排列’的几种类型。强调这里的‘间隔数’和‘杜鹃花数’的数量关系。
表扬能够帮助同学们回忆知识点的这位同学。
四、课堂小结
请问大家,今天你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
(相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补充回忆,帮助同学们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五、拓展应用
今天大部分题目设计到单个圆,大家想不想看看多个圆的周长问题?出示
有此发现大圆周长与小圆周长之和的关系,进步发现为什么为有这样的关系?
借此机会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整圆可以,那半圆可以吗?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视野打开了,只要满足直接和相等的关系,就可以随意构建出不同的圆弧图形,并且他们的周长相等。
五、板书设计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C=2πr=π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