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理解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观察图形,激发学生对圆的思考
提问:你看到哪些图形?
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圆和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是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是平面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初步接触圆
你们见过圆吗?举例说说,找找看?
那么我们今天用什么来画圆呢?你会画圆吗?试试看呢?
三、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受事实,积累体验。
1.画圆
问:可以怎样画?(用手直接画一个圆,用皮筋一手固定,另一只手画圆,用三角尺上的圆来画)
方法很多,在数学上有专门的画圆工具。老师带来一个圆规。
现在我们画一个圆。请同学们用眼睛仔细看老师画圆的过程,用你的头脑仔细思考老师是怎么画圆的?(学生观察并思考)
2.先确定一个点,用圆规的一边固定在这个点上,同时圆规的两个脚要分开一些,另外一边旋转一圈。这样就可以画成一个圆了。
小结:我们发现:第一、确定一个点,第二、确定一段距离,第三、旋转一周(相应板书)
四、命名圆心、半径,形成核心概念
师:在数学上,这个点称为圆心,用O表示,这段距离称为半径。如果我们要在圆里画一条半径,从哪里开始画?
(从圆心出发,正好画到圆上。这就是半径,半径用r表示。)(板书)
五、理解半径和圆心的作用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现在请你在纸上再画两个圆,看看会不会比刚才好,(指导画圆注意事项)
师:接下来继续画两个圆,但是这次画的两个圆的情况要和第一次不一样,按照以下要求:
1、画两个圆标出圆心和半径
2、要关注两个圆的大小关系
3、要关注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师:如果半径越长会怎么样?变短会怎么样?
生:变大、变小
师:说明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位置呢?
生:半径和圆心
试着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小结:用圆规画圆:一、定长(半径)
二、定点(圆心)
三、一只脚旋转一周
六、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师:很好!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半径可以决定圆的()。
(2)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5)圆心可以决定圆的(???)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思考,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精彩。
七、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2、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只能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填表
4、观察图片,小圆半径3厘米,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思考: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
圆形易滚动,安在圆心,因为圆心到轮胎各点的距离都相等。
八、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