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重点)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难点)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泊
秦
淮
贾
生
泊
秦
淮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
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泊秦淮》。
背景资料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泊
秦
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初步感知
朗读诗歌
烟笼
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笼罩。
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幽情。
清冷的河水。
停船靠岸。
诗意解析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唱着《玉树后庭花》。
这里指秦淮河。
歌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1.第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2.“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
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心的冷。
3.“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①点题。诗的题目是“泊秦淮”,此处“夜泊秦淮”照应题目,有点题作用。
②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近酒家”引出下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则由景及情,为后面的抒情做好了准备。
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
4.听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可能是哪些人?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的应该是那些豪门贵族。
他们是一群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
5.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6.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作者意在表达什么?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借古讽今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
主题思想
前两句(写景+叙事):
淡烟寒水,朦胧凄凉。
夜泊秦淮,传来歌声。
后两句(抒情):
批判权贵,
忧国忧民。
本诗章法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诗人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
本诗小结
1.诗歌用两个“___”字和____(修辞手法),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的画面。
笼
互文
迷蒙冷寂
2.“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一句点出了____、____,同时又_____了文题。由于“_______”,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时间
地点
照应
近酒家
3.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味深长,试品析。
示例:曲笔的手法,讥讽只顾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对时局和世风的忧愤。
随堂小测
贾
生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著有《李义山诗集》。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年),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言被贬,郁郁不得志。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
李商隐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背景资料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初步感知
朗读诗歌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贬谪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代指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人能比。
诗意解析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从正面写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写出了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尤其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意气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
可怜夜半虚
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可惜汉文帝深夜向前移动座席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可惜、可叹。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徒然。
指百姓。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这一“虚”字,举重若轻,使前面文帝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
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郑重求
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竟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1.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
诗人语含讽刺,感慨深沉,非欲抑先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
“可怜”是可惜、可叹的意思,在这里是作者托古讽今,借汉文帝求访贾生“不问苍生”而“问鬼神”的史实,嘲讽了为人君者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无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2.“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贾生》一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欲抑先扬
这首诗托古讽今,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主题思想
1.这首诗托古讽今,用了________的写法,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寄寓了诗人________的感慨。
欲抑先扬
怀才不遇
2.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3.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随堂小测
第二课时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约
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等。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资料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初步感知
朗读诗歌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了,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不要说。
骗得。
空欢喜。
《过松源晨炊
漆公店》(其五)
地名
吃早饭
店名
诗意解析
第二句“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译文: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同“正”。
阻拦。
这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这也形象地反映出行人由意外、惊诧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这两个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议论,后半部描摹,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主题思想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
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
部议论,后半部描摹,创造了一
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本诗小结
1.杨万里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哪个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_____
4.末句的“放过”和“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用“行山路”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哲理。
“错”
随堂小测
约
客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
诗风。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初步感知
朗读诗歌
译文: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
黄梅时节
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到处是蛙鸣声。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解析
译文:时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
即为邀约友人。
末两句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诗人因约客未至而生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情景交融
1.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
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
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以动衬静
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
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
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3.诗中的“敲”“落”
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
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4.《约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心中有些许的烦闷。但是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又让诗人完全沉浸在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这真是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啊!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焦躁失落的复杂感情。
主题思想
写景:
雨声蛙声
,
以闹衬静
。
抒情:
孤寂焦虑
,
闲敲棋子
。
本诗章法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季节)江南特有的景色。
对偶
夏季
2.诗中让人感受的雨夜诗意般的情致或介绍季节和环境的诗句:__,__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随堂小测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6.“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B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