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4.2角的度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4.2角的度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2 17:0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的度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用量角器画相应度数的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
正确读出量角器的度数,给出度数能用量角器画出角。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实践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量角器、三角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和∠2。
师:同学们,这里有两个角,小狗阿旺很肯定地说∠1<∠2,它说的对吗?你觉得他是怎么比较的?老师再问你,∠1比∠2小多少呢?
2.课件出示量角器。
师: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使用角的测量工具。用什么来量呢?(量角器)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工具,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它!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课件出示量角器。)
(1)自学量角器。
师:下面老师给出一段话,介绍量角器,看完后你拿着自己的量角器介绍给同桌。听好了!
课件出示:度量角的大小通常用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量角器上有中心点和零刻度线,包括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外圈刻度顺时针开始读数,内圈刻度逆时针开始读数。
同桌之间拿着量角器互相介绍。
(2)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教师指名学生拿着教具量角器介绍。
(3)课件演示。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师:好,下面我们看着大屏幕,把量角器再给大家介绍一遍。
教师指出中心点、零刻度、外圈刻度、内圈刻度,以及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的读法。
2.探究读度数方法。
(1)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的选择。
师:我们在认识量角器时知道了1份对应的角就是1°,所以有多少份,就是多少度的角。那看看这个角是多少度?课件出示60°角。
生先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同桌讨论。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读60°,有的同学认为是120°,到底是60°还是120°,你是怎么读出来的?指名学生说理由。
教师小结:读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关键是找准0刻度线。
(2)课件出示几个角,让学生快速读出度数。
3.练习巩固。
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在书上图中画出来,教师课件演示,全班交流。
4.尝试量角、探究量角方法。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我们不但认识了量角器,还在量角器上认识了不同度数的角。那你想不想尝试着量一个角。自己试着测量课本26页的∠1和∠2。(量完后,小组交流测量方法。)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全班交流量角方法。
教师小结:角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中心点,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看另一条边是多少度。
师质疑:要是角的边比较短,看不出度数怎么办?生交流。(延长边来量)
提示:点(顶点)对点(中心点),边(角的一条边)对线(0刻度线),不够就延长。所对0刻度线在内就读内,在外就读外。
教师出示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测量角口诀:量角要从顶点起,顶点放在中心上。一条边来对准零,内圈外圈要分清,一边看零在哪里,再看刻度没问题。
5.练习巩固。
(1)课本27页第3题,先估一估,再测量。全班订正测量结果。
(2)出示几个量角结果,学生判断对错。
(三)动手操作,探究画法
1.画一个60°的角。
师:用你的量角器,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个60°的角。
画好了试着自己总结画法。同桌之间说一说。
2.总结画法。
教师小结:先画一条射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这条射线重合;找出要画的度数点上一个点;连成一条射线;标上度数。
提示:一画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记。
(四)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拿出准备的一副三角尺。
师:小组合作,先估一估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用量角器量出,并记下来。
得出结论:一副三角尺包括的角的度数有90°、60°、30°、45°。
2.用三角尺画角,看看都可以画出什么度数的角?
师小结: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90°、60°、30°、45°、150°、120°、135°、105°、75°、15°几种度数的角。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用量角器量角。
2.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知道了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二)
量角器 中心点 零刻度 外圈刻度 内圈刻度
量角:找准0刻度
画角:一画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没有什么花哨的环节,但是却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导入新课,导入过程中顺便弄清楚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数学课应该追求的极致。然后认识量角器,先让学生自学,再交流汇报,这块知识不负责,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体会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学后的交流汇报,教师演示则进一步巩固新知,补充强调学生自学没有学到的知识。既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又起到了教师主导的作用。在学习读数的过程中,重点探究了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本课难点,运用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教师讲解法等多种方法突破本课难点,强化学生所学新知,各个环节扎实有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画任意角时,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总结画法,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很有可取之处。最后拓展延伸,用一副三角尺画角,不仅巩固了本课知识,还为后面的知识大小了基础。总之,本节课设计虽简单,但却行之有效,是一堂成功常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