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七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9 11: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木兰诗》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 依据
  阶段目标: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
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 确定教学目标
围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节课通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①、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知识。②、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③、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能力目标: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③、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本课语言文字通俗,所以计划把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感悟语言特点作为重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播放歌曲《花木兰》,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这一环节主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
第二环节:花木兰介绍
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初步形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因为诗歌文字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自行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几个重点词的解释,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言文的能力。
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初步形成花木兰的印象。
选3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复述时可以参照老师事先给出的图片。其余同学评点。采用说评结合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六环节: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这一环节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共同形成对木兰的深刻认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七环节:合作探究
抓住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这两个重点段落,让学生了解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 木兰诗的情节安排非常巧妙,既刻画了木兰的英雄形象,更突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巧妙的情节对于人物刻画成功的重要性。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个作业改写成白话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第二个作业背诵主要是为下一节课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作准备。
四、说教学方法
  1. 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诗歌的声韵美,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复述法,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合作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繁简相宜的结构安排。
2.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五、说板书
既有女儿情怀 更具英雄形象
(详) ↓ (略)
杰出的巾帼英雄
板书要简洁明了,这个板书设计主要为了加深学生对木兰的印象,把握木兰两方面的性格特点以及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
《木兰诗》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木兰形象。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诗,一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故事情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背诵课文(音乐)
三、 复述故事情节
(代父从军――――十年征战――――辞官还乡)
四、 分析木兰形象
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根据情节分析形象)
1、学生讨论
2、教师引导
代父从军――――孝敬父亲、关心国家
十年征战――――不怕困难、勇于杀敌(出示课件二)
辞官还乡――――不摹富贵、纯真质朴
3、归纳总结(出示课件三)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木兰形象: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 英雄.在国家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了高官,返回了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 责任感融和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 纯朴的优秀品质。

4、畅所欲言(出示课件四)
学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5、 学习写作特色
a) 思考练习(出示课件五)
A 文中哪些部分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B 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复沓、顶针)等修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两例吗?
b) 学生讨论
c) 教师订正
d) 学生归纳写作特色
A详略得当
B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6、木兰赏析(出示课件六)
放录音
7、巩固练习(出示课件七)
8、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 木兰形象 写作特色
代父从军 孝敬父亲、关心国家 1、详略得当
十年征战 不怕困难、勇于杀敌 2、运用多种写作
手法
辞官还乡 不慕富贵 、纯真质朴
教学后记
文章通俗易懂,可塑性强,学生的背诵情况完成较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掌握的较好,但在畅所欲言这一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