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论教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论教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2 15: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论教养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箴言(jiǎn)  
涵养(hán)  
程颐(yí)  
忸怩作态(niǔ)
B.咀嚼(jué) 
恪守(ɡè) 
难堪(kān) 
矫揉造作(jiǎo)
C.汲取(jí) 
慎重(shèn) 
翘首(qiào) 
彬彬有礼(bīn)
D.积淀(diàn) 
谚语(yàn) 
尴尬(gà) 
自吹自擂(lé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贸然   
雷霆   
顾名思意   
习以为常
B.愚蠢   
贤达   
待人处事   
随心所欲
C.典范   
允诺   
侧目而视   
絮絮叨叨
D.遗憾   
暄哗   
始终如一   
理所当然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件事关系着组织的成败,他却漠不关心,令人费解。
B.一个人如果不听从建议,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他们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4.[2020·淄博]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想要拥有阅读的红利,有必要把自己的阅读愿望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两种。      在这样的阅读节奏下,你终会与给自己带来巨大影响的一本书相遇。?
①自古读书苦,这点永远不会改变。
②这样的阅读可能并不是轻松、愉快的,但读书的初阶和中阶,向来都是辛苦的。
③而无目的的阅读,恰是对深阅读的补充。
④有目的的阅读,是深阅读,读一些经典,读一些难啃但含金量很高的文史哲佳作。
⑤无目的的阅读是把自己视线范围内觉得有趣的书拿过来读一下,读得进去便读完,读不进去便放弃,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这是一种阅读休息。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⑤③②①
【阅读理解】
[2020·盐城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儿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得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选自《扬子晚报》2020年3月4日,有删改)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的?(4分)
?
?
?
6.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写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喧嚣”的意思。
?
?
(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
?
?
7.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
?
?
8.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3分)
原句:?
?
心得:?
?
【综合实践】
9.学完本课,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说教养”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你从下面表格中得到的结论。
某校九年级学生关于家风对个人教养的影响的调查统计
家风对个人教养有无影响
你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什么
选项
比例
选项
比例

90.91%
学校
33.33%
没有
0.61%
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61.21%
关系不大
8.48%
社会大环境
5.46%
?
?
?
(2)阅读下面四则名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①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
——吕坤
②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德
③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
④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魏源
?
?
?
答案
1.[解析]
D A项,“箴”应读“zhēn”;B项,“恪”应读“kè”;C项,“翘”应读“qiáo”。
2.[解析]
C A项,“顾名思意”应为“顾名思义”;B项,“待人处事”应为“待人处世”;D项,“暄哗”应为“喧哗”。
3.[解析]
C “随机应变”指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是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解析]
C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根据“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两种”可知,文段要先讲述有目的的阅读,再讲无目的的阅读。④句解释了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应为首句;②句“这样的阅读”指有目的的阅读,应紧承④句;①句强调读书苦,紧接②句中的“向来都是辛苦的”;③句中“而”字表过渡,由“有目的的阅读”转到“无目的的阅读”;⑤句解释“无目的的阅读”。排好顺序后,通读文段,再结合选项,可判断答案为C项。
5.[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找出几个分论点概括即可。根据第②~⑤段的第一句话即可概括出答案。
[答案]
①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②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③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④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
6.(1)[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仔细阅读文本,根据上文内容分析。结合“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分析,“喧嚣”是指不谦虚,炫耀自己的成就。
[答案]
炫耀自己的成就。
(2)无论命运多么不公,都没有一丝怨怼;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始终保持外表干净与得体。
7.[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首先根据文段内容确定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从第②段来看,论证方法有三种,即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再根据每一种论证方法具体谈作用。如:曾国藩的话是道理论据;“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运用了对比论证;“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儿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运用了举例论证。
[答案]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①道理论证:以曾国藩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论证分论点“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使说理更深刻、透彻。②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从“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正反两个方面,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
8.[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从文中摘录给你启示或让你感悟最深的一句话,然后根据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或者引申义,写出心得(感悟)即可。
[答案]
(示例)原句: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心得:孩子的眼睛是纯净的,内心是纯洁的。要学会用孩子般的目光看世界,这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美丽的、干净的。
9.(1)[解析]
结合表格中的内容与数据分析可知,某校超过九成的九年级学生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超过半数的九年级学生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答案]
示例:某校超过九成的九年级学生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超过半数的九年级学生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2)示例:中外名人很注重自身的修养,所以,我们也要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注重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