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1)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01)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2 16: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2、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教学流程】
一、激疑导入,观察水样
【教师提前准备好有丰富微生物的水】
1、上课后,教师出示用烧杯装好的富含微生物的水,提问:烧杯里有什么?
学生回答:水。
教师追问:还有什么呢?
学生摇头。
教师谈话:如果我说里面有活着的生物,你相信吗?
学生表示不相信或者相信。
2、教师继续追问:不管你信与不信,我们都得靠事实说话,你能看到烧杯中的生物吗?(不能)那你怎么来判断我的话对不对?当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他的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教师:很好。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现象。现在请各组组长领取一杯和老师一样的水样并领取放大镜仔细观察。
学生开始小组观察,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均表示什么也没有看到。
教师谈话:还有什么更先进的仪器能帮助我们观察到水里到底有没有生物?
学生提出用显微镜。
二、提供显微镜,强调注意点
1、课前,我们观看了显微镜操作步骤的微视频,都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但是,老师还是需要提醒各位四点:
1、轻拿轻放;
2、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镜头;
3、物镜的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4、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水滴里在显微镜下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带着下面三个问题,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单上。
(1)你观察到了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是否在运动?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孩子们,你们都有收获吗?(有)好的,显微镜和其他实验室仪器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请它们先休息下,好吗?下面请大家迅速整理好桌面的仪器,最快的小组将获得优先汇报权。
4.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5.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资料:
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自幼就喜爱磨透镜来制作显微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蜇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了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他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3)提问:我们来看看列文虎克使用的显微镜以及显微镜下的蚊子。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回顾刚才的研究过程,我们通过肉眼、放大镜、显微镜逐步深入探究微生物的世界。科学的研究就应该是这样的。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刚才我们看到了水中的微生物,那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存在微生物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水滴里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去,将来造福人类,好吗?
【教学反思】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紧紧抓住微生物体积微小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一步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表示什么都没有后,教师没有放弃,而是很确信的告诉学生里面有活着的生物,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于是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提出用仪器---放大镜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第一次的提升。放大镜是学生在五年级就使用过的仪器,他有放大的作用,这学生是知道的,所以学生在这里调动起了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然后发现,放大镜里什么也看不到,原有的生活经验无法解决这个新问题。这时教师又问:还有什么更先进的仪器能观察到水里的生物吗?学生不得不再去寻找脑海中比放大镜更先进的,能观察得更细微的仪器,于是有学生提出了显微镜,因为显微镜学生之前并没有见过,所以能想到的学生一定是平时比较喜欢科学的学生。这时学生在用显微镜观察时,一定是格外认真,格外细心的,同样,当他的视野中出现活的生物时,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兴奋心情。
另外,在这个观察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告诉学生要观察活着的生物,而不是笼统的告诉学生要观察东西,在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的观察就是有目的的,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
?
教后记:
《水滴里的生物》主要是让我们观察一滴水里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观察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我们就教给孩子各种观察的方法,除了利用我们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界的工具来观察,譬如说放大镜。但是在这儿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以前的各种观察方法都是对显性的宏观世界的观察,而要想去观察隐性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这种工具。
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生物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首先,本课编排了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活动,针对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说明。其实,显微镜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教学中不必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但要让学生了解对观察起关键作用的几个部分的用途,另外,会对显微镜进行简单的调试。
第二个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滴水。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的三点。这三点在书上第三页有描述。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注意。其次,我们还要求学生用图画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显微镜,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手?“做一做”,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学习热情。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由于显微镜是学生新接触的工具,调节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另外我们学校的显微镜过于老化,对于调试效果不是很理想,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A于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个酿酒工人家庭。他父亲去世很早,在母亲的抚养下,读了几年书。16岁即外出谋生,过着飘泊苦难的生活。后来返回家乡,才在代尔夫特市政厅当了一位看门人。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宽裕,而且接触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荷兰的最大城市_é???§??????????_有许多_???é?????_,除磨制镜片外,也磨制放大镜,并告诉他说:
  “用放大镜,可以把看不清的小东西放大,并让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极了。”
  具有强烈好奇心的A,默默地想着这个新鲜有趣的问题,越想越产生了兴趣。
  “闲着也没事,我不妨也买一个放大镜来试试。”
  可是,当他到_???é?????_一问,原来价钱却贵得吓人,他只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A从_???é?????_出来,恰好看到磨制镜片的人在使劲地磨着。但磨制的方法并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细和耐心罢了。
  “索性我也来磨磨看。”
  从那时起,A利用自己的充裕时间,耐心地磨制起镜片来……
  A除懂荷兰文之外,其他文字一窍不通。尤其一些科学技术的著作都以拉丁文为主,所以,A没法阅读这些参考资料,他只能自己摸索着。
  A经过辛勤劳动,终于磨制成了小小的透镜。但由于实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个架子
  A设计的显微镜
  ,把这块小小的透镜镶在上边,看东西就方便了。
  后来,经过反复琢磨,他又在透镜的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以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这就是A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它的放大能力相当大,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显微镜。
  A有了自己的显微镜后,便十分高兴地察看一切。他把手伸到显微镜旁,只见手指上的皮肤,粗糙得像块柑桔皮一样,难看极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犹如缝衣针一样地直立着,使人有点害怕。随后,他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
  总之,他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都要仔细观察。可是,当他把身边和周围能够观察的东西都看过之后,便又开始不大满足了。他觉得应该再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显微镜。
  为此,A更加认真地磨制透镜。由于经验加上兴趣,使他毅然辞退了公职,并把家中的一间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实验室。
  几年以后,A所制成的显微镜,不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精巧和越来越完美了,以致能把细小的东西放大到两三百倍。
  A的工作是保密的,他从不允许任何人参观,总是单独一个人在小屋里耐心地磨制镜片,或观察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他作为自学者,从动物学各科中,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他把从于草浸泡液中所观察到的微生物,称之为“微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