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珍稀动植物》是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五课。
本单元前四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理解了保持生态平衡、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为本课教学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使我国很多动植物都处于濒危状态。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植物,为什么要保护它们,怎样保护它们,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六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探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搜集有关珍稀动植物信息的过程,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爱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珍稀的动植物,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从中体会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并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
五、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搜集法及现状调查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小组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珍稀动植物的图文资料。着重了解我国珍稀动植物的名称、分布、保护级别以及现存数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欣赏完歌曲让学生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大家听完有什么感触吗?学生自由发言。
这首歌曲是讲述了一个爱鹤女孩牺牲生命去保护丹顶鹤的感人事迹,通过歌曲使学生体会女孩对丹顶鹤、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她保护动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同时通过歌曲引出珍稀动物丹顶鹤,让学生说说对丹顶鹤的了解,也由此为切入点,引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珍稀动植物》。(板书)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珍稀的动植物
●珍稀动物
1.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图片:学生熟知的珍稀动物】调动学生的探究愿望。
2.看到这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你想研究哪些问题?教师归纳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呈现在课件中。
(1)我国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它们生活环境怎样?
(3)这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4)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有哪些?
3.将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文本资料,小组交流、整理在表格中。教师巡视指导,对学习状态不积极的学生予以及时、积极的评价,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4.组长汇报珍稀动物资料,教师及时地,多角度地评价。
5.教师点击课件:【图片:珍稀动物】出示搜集到的珍稀动物图片(白鳍豚、藏羚羊、扬子鳄……),补充部分资料。
【设计意图】教师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机会,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让搜集资料不同情况的学生可以由小范围的交流,转向全班交流,资料循序渐进的增加,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价小组学习是否积极,是否科学,调动、引导其它的小组以积极的状态,优秀的学习方法学习;评价个别学生,进而影响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氛围。
●珍稀植物
1.全班学生交流珍稀植物资料,【图片:珍稀植物望天树、金茶花、银杏、珙桐、桫椤】教师适时呈现课件中的图片,为珍稀动植物稀少的原因做好铺垫。教师在补充资料之后,问:“桫椤稀少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板书:自然)
2.教师小结:通过我们交流资料,知道了这么多珍稀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设计意图】珍稀植物的研究环节看似简单,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时间却并不少,由于学生对珍稀植物的了解比较少,在设计课件中,注重生僻字的注音,图片的选择也从整体、局部两个角度选图,为了让学生在看图片的时候,兼顾整体和部分的感知。
(二)体会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濒危动植物是一项珍贵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谈一谈我们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具有什么重要意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保护珍稀动植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维护生态平衡
2、保证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3、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所以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了解珍稀动植物稀少的原因
1.?“那你知道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他们稀少的原因还有哪些呢?”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针对学生知识面丰富,逻辑概括能力强……及时给予评价。
2.教师出示【图片:扬子鳄、穿山甲图、藏羚羊图】引导学生思考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板书:大量捕杀)【图片:大量鱼类死亡、水污染】再度引导学生思考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板书:环境污染)【图片:森林砍伐图】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稀少原因,教师适时板书。(板书:乱砍滥伐)学生补充其它原因,教师指出板书中所提到的是动植物稀少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板书,教师小结:珍稀动植物稀少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三种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板书:人为)
【设计意图】在学生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之后,结合设计的课件图片资料,是对学生的思考予以整理、概括的过程。学生对于动植物稀少的原因是清楚的,但是体会不到人为因素的巨大影响,《课标》中“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可以深刻的体现出来。
(四)如何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1.教师说一组统计数据:“据统计,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学生交流资料,我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
2.?【课件:我国的法律、政策,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防护林工程】这些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评价。
3.学生思考呼吁人们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标语,指名学生说出标语,发出号召。教师从实用的角度,关注的角度,环保的角度,及时点评。
4.教师小结:你做,我做,改变小环境;大家都来做,改变大环境。呼吁学生行动起来,珍稀动植物。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国家采取的措施,了解国家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实际行动;学生交流标语,是联系自己珍稀动植物的实际行动。这个环节多次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注意力易于分散的时间,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课堂小结
1.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2.教师总结,【图片:自然美景】“虽然,自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很难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用行动去实施,那么我们心连心的力量会改变人为因素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
最后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鸟》来结束本节课,使更多的学生增强珍稀动植物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评价学生,又是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给学生。师生都有反馈,收获才是真实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收获。
【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堂的整个过程中,以每个学生的参与为追求,以每个学生的探究兴趣为目标,关注学生整体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
全班评价主要侧重于“导入新课”和“课堂小结”这两个环节。一堂课的开始决定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和学习氛围,结尾则决定着学生教学目标的自我反馈水平。
小组评价主要侧重于小组讨论过程中,哪个小组有合理分工的讨论方法,哪个小组有乐于倾听的学习方法,哪个小组有及时记录的研究方法……这些评价,是对其他小组研究方法的指导。通过个别优秀小组带动其它小组的探究,引导学生达到搜集、整理资料的科学教学目标。
个人评价有对学生概括水平的点评,有对学生知识面的点评,有对学生应用知识的点评……教师用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予以毫不雷同的点评,才是真正意义的评价,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乐于思考,乐于收获。教学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