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观察
——谁动了我的蜂蜜?
【教材说明】
教材选自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来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观察并描述出生活的一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给物体进行分类。
探究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中物品的特征;
2.能够使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物品的特征,有效表达信息。
态度目标:
1.能够积极投入观察物品特征的活动中,乐于去探究,去发现;
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将科学的探究方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看、闻、摸等方法观察物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总结、推理。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PPT、蜂蜜、洗洁精、两种不同的布料
【分组情况】
6人一组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情境创设:小熊在家里开聚会时,发现蜂蜜被偷,请大家做一个
2.学生自由讨论,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证实自己的推测。
【设计意图】在课堂的开始设计趣味情境,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思考、运用、解决,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境界。
主动探究,侦查分辨
【探究活动一:锁定搜索人群】
1.师:小熊已经忘记邀请了谁来参加聚会,但是他有一段当时的录像,请你进行甄别。
2.学生观看录像,认知观察,倾听。
3.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甄选出森林里参加过聚会的动物们。
【探究活动二:侦查现场环境,找出线索】
1.师:现在动物们都不知道谁偷了蜂蜜,请你再仔细观察现场有什么信息告诉我们吗?
2.学生观察现场物品特征,寻找线索。
3.学生讨论,描述如何在动物中辨认这些线索。
【探究活动三:对比分类,找出盗窃者】
1.线索一:对比鞋印,发现鞋印的大小,形状、纹路、材料等特征,根据信息分类出可能嫌疑人;
2.线索二:对比毛发,发现毛发颜色、大小、长短等特征,根据信息分类出可能嫌疑人;
3.线索三:对比手上气味,发现味道种类不同,根据信息侦查出真正的盗窃者。
【设计意图】教师围绕学习的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鞋印,毛发、气味,从用眼睛看到用鼻子闻,从直观到隐蔽,帮助学生有序、详细开展探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显性发展水平向潜在的发展水平发展,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技能的培养。
动物听证会
1.师:同学们真棒,老师帮大家做好了案件要点整理,但是盗窃者狐狸认为我们是瞎蒙的,不肯承认,谁能够在法庭听证会上反驳他?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合理有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3.师:同学们真棒,抓住了狐狸这个大坏蛋。可以发现,在破案中,只观察到一种信息,能不能直接下判断。
生:不行。
师:我们观察得越仔细,收集的信息越多,证据就会越充分。我们可以用上我们身上的哪些宝贝呢?
生:耳朵、鼻子、眼睛。
师:对了,希望我们同学在生活也学会认真观察,做个小侦探!下课。
【设计意图】学生从会看到会说,会经历思维的概括、抽象与推理的过程。通过动物听证会,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效的表达出来,学会运用科学的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
板书
案件分析
耳朵听
眼睛看
3、手摸
4、鼻子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