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常见的尺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常见的尺子”是《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们的文具”中的第3课。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认识尺子”,先观察不同尺子的相同特征,感知尺子的共同性,再通过观察、比较等手段认识不同尺子的不同特征。活动2“用尺子量一量”,引导学生尝试测量,了解尺子测量长度的功能。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观察文具的方法和要点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一些细节性的以及相同性的内容——尺子的共同特征,学生就没有特意留意过。另外学生在使用尺子过程中,多数是用尺子画线段,较少知道尺子是测量工具,也不知道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因此本课以尺子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能尝试运用尺子测量身边的物体。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观察任务,激发学生对尺子的特征进行相同或不同方面比较以及测量物体的兴趣。②通过学生观察活动,自主探索、讨论、分组交流发现尺子的特征、尺子的测量。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
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观察的主体。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观察和实践活动,发现尺子的特征以及尝试使用尺子测量。
四、教学目标
1.知道尺子是常见的测量工具,了解其测量长度的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尺子具有刻度线、直边等特征。
3.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尺子。
4.了解不同种类的尺子为人们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尺子,知道尺子是一种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尺子。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常见尺子的图片或实物、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眼罩。
学具准备:塑料直尺、三角尺、软尺、木直尺、固体胶、橡皮擦、磁条、学生活动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几个小朋友准备购买校服,当轮到妍妍的时候,裁缝师傅在用软尺量她的肩宽。琪琪不认识那是什么工具,问:裁缝师傅用什么来量身体呀?彬彬说,是用尺子量吧?
问题:尺子有什么特点?
任务:了解各种尺子。
导入:如果蒙住眼睛,用手摸,你能分辨各种尺子吗?你能通过尺子的哪些特征来分辨?
游戏:引导学生猜测尺子,说出判断依据。
小结:不同的尺子的形状、软硬、颜色等各不相同,各有特征。
问题:这些尺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常见的尺子有什么特点。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认识尺子
引导:大家见过哪些尺子?(通过PPT展示塑料直尺、三角尺、木直尺、软尺)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尺子。
问题:这些尺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出示:不同种类尺子实物和学生观察记录单。
活动:观察不同尺子的共同特征,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交流:尺子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评价:对学生的描述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事实进行相应的评价。
小结:尺子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有直边、有刻度。
出示:多种类型的尺子。
任务:这些不同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通过多种感官,从颜色、软硬等方面进行观察。
交流:不同尺子的不同特征。
评价:对学生的描述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事实进行相应的评价。
小结:不同材料的尺子的特征也不同。
思考:尺子都具有刻度和直边,它们有什么作用?
(2)活动2:用尺子量一量
出示:胶水、橡皮檫、磁条、作业本等。
活动:尝试用尺子测量身边的物体,并及时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测量的结果。
汇报:小组交流测量结果。
思考: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尺子有什么用途?这种用途是与尺子的哪个特点有关?
小结:尺子是一种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拓展:如果妈妈想要测量腰围,你会帮妈妈选择哪种尺子,为什么?
如果想要测量教室有多长、有多宽,应该选择哪种尺子更合适,为什么?
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尺子,所有尺子都具有刻度和直边,都能帮助人们测量长度,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尺子。
八、板书设计
第10课 常见的尺子
塑料尺 刻度 (测量长度)
软尺 尺子
钢尺 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