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纸张更结实》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让纸张更结实
授课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一年级
课程来源
□学科:小学科学
□年级:一年级
□教材版本:粤教科技版
□所属章节:第三单元“百变的纸”之“让纸张更结实”
教材分析
《让纸张更结实》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百变的纸”单元中的第3课。教材共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哪种纸更结实”,主要是从纸提手的应用转向通过挂重物的科学实验活动,探究哪种纸更结实。活动2“绕纸绳”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纸提手的造型,动手将纸条绕成纸绳来开展实验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张变得更结实。活动3“折纸桥”,教师指导学生用“折”的方式改变平板纸桥的形状,通过实验数据来比较让纸桥承重增加的更多方法。
由于教材安排的活动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探究的时间较长。本课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的活动1和活动2结合成一个活动,学生选用一种纸简单加工,通过用挂重物的方法测试纸张结实程度,并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纸条折一折或加工成纸绳变得更结实。第二个活动是折纸桥,引导学生对平面纸桥进行加工,通过在纸桥表面放重物的方式进行测试,收集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
本课的活动涉及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通过一系列
“让纸张更结实”
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针对一项具体任务进行设计、测试和改良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用绕纸绳、折纸桥等方法可以让纸张变得更结实。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所制订的科学探究计划。
3、能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4、初步感知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产品、解决技术应用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用绕纸绳、折纸桥等方法可以让纸张变得更结实。
难点: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所制订的科学探究计划并实施计划。
教学准备
①各种纸条
②钩码
③提篮
④尺子
⑤报纸
⑧棋子
⑥记录单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欢迎来到纸的王国,在王国里有各种各样的纸
媒体:各种各样的纸
学生复习学过的纸的种类
师:虽然王国里有这么多成员,可是国王并不高兴,请他说说
音频:纸很柔软,容易被撕开,我在烦恼怎么让它变结实。
引题:让纸张更结实。
【设计意图】用故事设定情景,结合简单的复习,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学习。
二、学习新知,探究实验
(一)活动一:哪种纸提手更结实
情景:国王让手下拿来了一袋水果。
提问:这个纸袋缺少什么?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手回答。
提问:纸条可以做提手吗?它能提起重物吗?
实物:一瓶矿泉水
演示:纸条提起一瓶矿泉水
提问:可以让纸条更加结实吗?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组内交流。
汇报:通过折叠或绕纸绳的方法。
媒体:出示实验材料
提问:怎么测试它们(加工前后)的结实程度?
讨论:根据学习的经验,讨论比较纸结实程度的实验设计。
汇报: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口述科学探究的设计。
整理:师生完善实验方案
媒体:播放视频,明晰实验过程及要求,强调完成记录单。
活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恰当指导学生。
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将数据板书。
提问:通过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一种纸条,加工后的纸条更结实。
学以致用:出示两种带有纸提手(未折叠与纸绳)的纸袋,提问学生选择哪个纸袋可以装更多的重物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探究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活动二:折纸桥
情景:在散步的路上,发现河边的桥断了,只剩下两个桥墩。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过桥?
分享: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表述自己的依据。
提问:柔软的纸能做纸桥吗?
演示:将一张报纸放在桥墩之间,在上面放棋子,并邀请学生数一数承载的棋子数量。
思考:让报纸更结实的办法。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汇报
汇总:用对折或者折叠成W型的方法对报纸进行加工
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明晰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活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哪种桥面最结实。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恰当指导学生。
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加工后纸桥能承载多少重物,教师将数据板书。
提问:通过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样的纸张,加工成W型的纸桥更结实。引导思考:比较这三种桥(未加工、对折、W型)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汇报
明晰:未加工的纸桥是薄薄的平面形状,折叠的纸桥变成包含很多三角形的形状。教师可以给学生稍作拓展,解释三角形的结构有利于加强稳固性,生活中很多桥梁建筑都利用了这样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参与动手制作等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学习“搜集证据”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养成通过“动手做”得出结论的习惯。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对纸进行加工,可以变得更结实。
生:用绕纸绳和折叠的方法可以让纸张更结实。
【设计意图】简单的问题,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四、布置作业
与妈妈爸爸一起,选用合适的纸,做一间坚固、美丽的纸房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让纸张更结实》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百变的纸”单元中的第3课。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纸的基本特征,也通过“折纸花”和“做纸杯”的两个活动,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了解了如何利用纸的不同特征完成纸制品的制作。然而,在学生的认知里,纸是容易撕开的,是柔软的。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一节关于纸“结实程度”的探究课。
教材共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哪种纸更结实”,主要是从纸提手的应用转向通过挂重物的科学实验活动,探究哪种纸更结实。活动2“绕纸绳”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纸提手的造型,动手将纸条绕成纸绳来开展实验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张变得更结实。活动3“折纸桥”,教师指导学生用“折”的方式改变平板纸桥的形状,通过实验数据来比较让纸桥承重增加的更多方法。
由于教材安排的活动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探究的时间较长。本课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的活动1和活动2结合成一个活动,学生选用一种纸简单加工,通过用挂重物的方法测试纸张结实程度,并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纸条折一折或加工成纸绳变得更结实。第二个活动是折纸桥,引导学生对平面纸桥进行加工,通过在纸桥表面放重物的方式进行测试,收集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本课的活动涉及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通过一系列
“让纸张更结实”
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针对一项具体任务进行设计、测试和改良的过程。
本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依据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活动,学生搜集证据,完善对纸的认识,知道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纸变得更结实,了解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更丰富的用途。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1、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引、导、放的原则,倡导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的教法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第一,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如何让纸条提起更多的重物,变得更结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经历有层次的实验任务,学习让纸张更结实的方法;第三,通过教师的指导,参与一些探究实验活动,初步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第四,让学生学习“搜集证据”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养成通过“动手做”得出结论的习惯。
2、学生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①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用故事设定情景,结合简单的复习,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学习
;②探究实验,学习新知:注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制订的科学探究计划并开展实验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张变得更结实;③总结回顾,巩固提升:在归纳总结方面,我注重学生的收获或体会,简单的问题,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3、教给思考方法,低年级学生思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教师加强示范和指导,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对比加工前后的纸条和加工成不同形状的纸桥的结实程度,并在师生讨论的过程中渗透公平意识。逐渐掌握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思维方法。
4、利用板书将班级的数据汇总呈现,以帮助学生“搜集证据”和“处理信息”,简明突出重点,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鉴于经验不足和能力有限,我发现这节课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①材料准备应更加充足;②不能给每个小朋友展示的机会;③语言要更加简练,应多表扬学生……希望下次能够做得更好,让学生有更多地发挥空间,学习更加有效!
附:
《让纸张更结实》记录单①
1、
,
。(提示:小心被重物砸伤!)
、
加工前
加工后
纸条
方法①:折叠
方法②:绕纸绳
提起的重物数量(个)
我们的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加工后的纸条能挂更
(填多/少)的重物,变得更加
。(填结实/不结实)
《让纸张更结实》记录单②
,
。(提示:桥墩距离要固定哦!)
第①种
(
(
)个
)
第②种
(
(
)个
)
:
,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