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银杯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银杯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22 16:2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银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本节课内容来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泥土的歌(三)》的第二课时,内容包括欣赏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和学唱蒙古族酒歌《银杯》,旨在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民歌之美,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积极参与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民歌及相关音乐的鉴赏,了解这三个民族民歌的特点,并能随乐跟唱蒙古族酒歌《银杯》。
(2)了解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体验、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等方法和手段,同学生一起领略民歌之美,感受民族音乐文化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歌曲和相关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蒙古族酒歌《银杯》
教学难点:运用“换头合尾”的民歌创作手法进行简单创作。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了《泥土的歌(一)》、《泥土的歌(二)》,对民歌有一定了解,且从地理课上学习了少数民族分布的相关知识,但不容易整合起来,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出于青春期,会怯于表现,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
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情境创设、启发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体验法”“参与活动法”等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大中国》
1.?????导语:同学们,我们一起感欣赏的是由当下最流行的音乐《小苹果》改编的《大中国》,我们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各民族相亲相爱,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音乐,今天我们组成旅行团,一起到少数民族去了解他们的民歌,感受他们的风土人情,体验他们多元的音乐文化。
2.看地图
?
3.新疆维吾尔族
(1)相关文化介绍
(2)演唱《青春舞曲》
(3)欣赏《阿瓦尔古丽》
(4)认识手鼓:
(5)参与表现:表演《青春舞曲》
(6)《十二木卡姆》
4.蒙古族音乐
(1)介绍蒙古族相关知识
(2)长调和短调
(3)学唱《银杯》
(4)分组表演《银杯》
(5)呼麦
(6)马头琴
5.听辨民歌
6.拓展:回族民歌
(1)了解花儿
(2)学唱《花儿与少年》
7.小结: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的才是时尚的,民族音乐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为底蕴,可谓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希望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学生在用《小苹果》旋律改编《大中国》的歌曲一起感受大中国的魅力
了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
学生发言,与大家分享对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认识和了解。
参与演唱
参与欣赏、感受
参与表演
欣赏、感受
了解蒙古族
欣赏、感受
?参与、学唱
欣赏
认识马头琴
感受呼麦的魅力
学生参与
参与体验
了解花儿
学唱花儿,学跳回族舞蹈?
板书设计
一、《阿瓦尔古丽》
二、《银杯》
三、“换头合尾”
四、《花儿与少年》
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复习维族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民歌
认识维吾尔族乐器
一起体验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奔放
了解《十二木卡姆》
了解蒙古族民歌分类
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了解蒙古族乐器
检查学生对民歌特点的掌握情况。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热情。
鼓励和激励学生做民族音乐的传承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