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_??????????????????_,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2、诗人简介。
3、背景介绍。
4、解读诗题。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师:(重点强调三个多音字的读音)看来读准这三个多音字非常重要。大家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师:大家已经能把这首诗读得_?????????é??é?????_。诗人在诗中向我们传达的是什么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每一句诗的诗意是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
3、教学互文。
4、再读古诗。
四、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一)体会诗之“悲”情
1、师:古人说:“诗以言志”,_é???????¨è????????_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来到唐代的边塞。先听老师读读第一、二句,大家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能形容吗?(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教师诵读,生听)21教育网
指名反馈。
3、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PPT)2·1·c·n·j·y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4、师:是啊“_??????????????????_,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读)
5、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经历了多少年?
PPT出示:
秦朝——————汉朝——————唐朝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618年
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依旧,边关依旧,战争也从未停息过。那和战士们同处一轮明月下的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PPT)【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出示: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师:用上诗句说一说,可以改一改诗句。
师: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啊!他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一起读。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他们遥望边关,守望明月,一遍遍呼唤着,一起读。
8、师:天伦之乐不能享,儿_??????é?????è???°?_,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
(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21cnjy.com
(二)体会诗之“壮”志
1、感悟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思乡的战士们除了想念亲人还在想念谁?(课件显示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生齐读)
师:李广是何许人?(师生交流李广资料)
师:唐朝的士兵为什么会想念汉朝的将军呢?
师:引读:要是有李将军在,多好啊!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战士的希望,他们希望——
这还是无数战士亲人们的希望,他们希望——
可是,李广将军早已不在人世,现在的将帅是怎样的呢?
2、拓展诗句。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引读:多么残酷的现实啊!
如今贤将已不再,所以他们殷切地呼唤着——
如今将帅不顾战士死活,所以他们失望地说——
4、读着读着,我们终于明白了,战士们这哪是在盼李将军啊,他们是在渴望什么?
3、师:国难思良将,战士们怀念飞将军,盼望朝廷能派任良将。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同学们,把他们的心声读出来吧!21·cn·jy·com
师:让声音传得更远一些,让朝廷听得明白,让胡人听得清楚!
师:真是壮志凌云、豪气冲天呀!(板书:壮)
4、吟诵全诗,升华诗情
师:在《出塞》这首诗中_???è???????????é??_惜墨如金,寥寥四行诗文,就把战士的思家乡之愁、求良将之愿、保国家之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同遥望那一轮明月,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吧。(全班再次吟诵)www.21-cn-jy.com
五、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1、阅读图书中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二)》: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2)想一想: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哪些事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交流:
(1)诗人以“骝马”“沙场”“战鼓”“金刀”等战争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系列战斗生活的场面。
(2) “新跨”一词体_?????°??????é??é??_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而结尾“血未干”一词描写了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由此体会战士的飒爽英姿和
激昂振奋的风貌。
(3)诗人并未正面描写战斗中_????????????è?????_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六、作业布置
1.课后读图书中的《塞上听吹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积累本上。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