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三首 《出塞》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三首 《出塞》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2 20: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出塞》《出 塞》)》
21.古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王昌龄( 698-756 )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擅长写七言绝句,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
一、解诗题、知诗人
阴山
塞 :
边关要塞。
出塞:
到边疆戍守边关。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人未还 huán
龙城飞将 jiàng
不教 jiào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默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思考:
每一句诗的诗意是什么?
2、在小组内交流。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互文”是古代诗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一句话的两个部分或相邻的诗句中,两个词语互相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 雪》
千里万里冰封,千里万里雪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四、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 王安石《泊船瓜洲》
秦朝————————汉朝————————唐朝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618年
想一想:和战士们同处在一轮明月下的亲人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 )。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 )。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 )。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他,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匈奴听说他来了,都闻风丧胆,多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爱兵如子。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士卒不尽饮,他不近水边;士卒不尽吃饱,他决不先食……他,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阅读图书中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二)》: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2)想一想: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哪些事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全班交流:
(1)诗人以“骝马”“沙场”“战鼓”“金刀”等战争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系列战斗生活的场面。
(2)“新跨”一词体会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而结尾“血未干”一词描写了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由此体会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3)诗人并未正面描写战斗中的场景,而是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1.课后读图书中的《塞上听吹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积累本上。
六、作业布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