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竹 影
丰子恺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写爸爸和我们一起画竹影,并讲解我们提出的问题,传授了有关的绘画知识,使孩子们了解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激发了孩子们的绘画意识。所以本文应解决两大问题:文中所讲的关于中国画与西方画的不同;文中所传授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但有些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太强,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不是很好,想象能力也不是太好,所以对于像《竹影》这么具有想象力的文章,有些同学还把握的不好,这也是文章较难突破的地方。
设计理念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要在一课时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所以我以为应该略枝叶而直取本根。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质疑一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方画的不同,进而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3、学习文中所传授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让学生在自主进行的读、说、写、悟的合作交流中,体会艺术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类型:自读课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搜集有关丰子恺的资料(包括人物简介、漫画、散文等),将其整理、归类。
老师:收集关于中国画和西方画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时候喜欢画画吗?画什么画?对中国画有所了解吗?(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他们引到这篇文章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
撇 piě 蘸 zhàn 惬意qiè 参差(cēn cī)不齐 口头禅 chán
三、作者简介
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老师给予明确:《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我国现在著名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等。大部分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四、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及中心(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组织能力)
明确:“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在月夜里相聚,用木炭在水门汀地上画竹影,听爸爸讲中国
画的特征。体现了一种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五、自主探讨,合作交流
1、勾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表现童真童趣的描写,并点评、赏析。
(“对童真童趣的描写”是本文的特色、主旨,掌握文中优美语句并能给予适当的评价)
明确:
如a:“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用色彩的“暖色”和“寒色”来描写日光和月光的感受,用长音阶和短音阶来比喻月光的变化。
b: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充满了童趣。
c:弟弟发现了“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没解决。”“华明的注意力转向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子。”后又“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作者把孩子的心理、性格写锝真实恰当、生动有趣。
2、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介绍。中国画与西洋画有何区别呢?请归纳一下。可找中国画与西洋画各一幅来进行对照,让学生指出其不同之处。
(对文中所提及的大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再配合作品,使学生对整篇课文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明确: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① 绘画形式不同:中国画像符号;② 颜色不同。
归纳: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神韵而不重形似;西洋画重形似,写实,也和西方文化实验有关。
3、作者是如何借画竹影游戏,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游戏与艺术有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儿童游戏,蕴涵着艺术的创造,“爸爸”充分利用孩子们在水门汀画下的参差的竹影,激发孩子们绘画的意识和灵感,更引入对中国画艺术特征的介绍。
游戏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产生于游戏中,孩子们的游戏中蕴涵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六、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解决。
明确:
a:“天空好象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霞光暗下去的天空。
b:“好象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过来。”——比喻的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且读起来有趣。
c:“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也渐渐与地面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好象
脱了版的印刷。”——“参差不齐”描写出了竹影与孩子的“墨竹”创作脱开移位的情形。“好象脱了版的印刷。”比喻新颖贴切。
……
七、拓展练习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意一下,想一下,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如果有,请用文字写下来。
八、小结
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行为当中(像用泥巴造城堡垒积木其实是孕育着一种建筑艺术,用雪堆娃娃孕育着一种雕刻艺术,用野花编花环孕育着一种装饰艺术)。或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创造艺术之美。
九、作业
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畅谈自己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可看出学生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知道的较少,学生只能从课文中找答案来回答,并不能用自己的知识来加以补充,很多学生有去找资料,但也不够全面,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知识的不全面。采用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下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也使学生提高了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