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孙凤芸
一、猜猜他是谁?
【屏显】
他,6岁学完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被考官称为“国士无双”。26岁,被当作中国新的政治和知识领袖。他追随过康有为,支持过袁世凯,辅佐过段祺瑞,帮助过孙中山。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生齐:梁启超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一篇演讲《敬业与乐业》。
二、明确作者观点。
师:演讲词也要有明确的观点。
【屏显】
文章的观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表明观点的句子,往往是意思明确的表示判断的陈述句。表明观点的句子,常出现的地方有标题、开头和结尾。
师: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表明文章观点的句子。
生: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我确信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宝。
生:最后一段的敬业是责任心,乐业是兴趣
师:到底哪一句是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比较一下。
生读、思考。
生:表明观点的句子应该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我确信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宝。
三、理清论证思路。
师:文章中哪些段落讲的是敬业?哪些段落讲的是乐业?
生:六七自然段讲的是敬业,第八自然段讲的是乐业。
师:那文章2到5自然段是不是可以删去呢?请同学们齐读这几段,思考这个问题。
生读、思考。
生:不能删,因为2到5段讲的是有业的必要性。只有有职业了,才谈得上敬业、乐业。
师:看来,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呀。
四、分析典型论据。
师:作者为了证明观点“我确信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选择了哪些材料?
生:名言名句。
【屏显】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师:作者为了论证观点,引用的名人名言叫道理论据。
【屏显】
道理论据是指为了证明观点而引用的材料,包括经典著作和权威言论,如名人名言、自然科学原理和定律等。
用道理论据论证观点的方法属于道理论证。
师:以屏显内容为例,请同学们说说,运用道理论证有何作用?
生:本段作者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孔子的名言,从反面论证了有业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了论证观点,只是引用名言,删掉后边的解释性文字,好吗?为什么?
生:不好,引用名言之后,再作适当的解释,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论证的观点。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后边咱们写议论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呀。
师: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除了引用名人名言,还选择了哪些材料?
生:举例子。
师:谁来具体说说。
生:第四段中说,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这里,作者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
【屏显】
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地描述与概括,包括别人的事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这样的材料就是事实论据。
列举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叫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是议论文的重要论证方法。
师:请同学们也来说说此处举例论证的作用吧。
生:本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
师:为了论证观点,作者还采用了什么办法?
生:比喻。
生:对比。
师:这些方法在议论文中叫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同学们找找看。
生:第五段中说,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就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写出了作者对没有职业的懒人极为厌恶之情。
师:对比论证的句子,谁来举个例子?
生:第六段中,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了作者对有业之人的赞美,对无业之人的厌恶。
师:咱们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了常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今后我们写作时,也要尝试使用这些方法。
五、补写事实论据。
师:我们再来寻找些典型的事例,为文章补写事实论据吧。
生: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六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她退休后还一直坚持坐诊,经常大方地替病人垫付医药费。胡佩兰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敬业乐业的典范,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敬业、责任和大爱。
生:两弹元勋邓稼先,热爱国防事业,倾尽毕生心血,研究原子弹与氢弹,维护祖国安危。
生:袁隆平克服一切困难,终于研发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的问题,也造福了全人类。
生:乔丹的敬业精神是无与伦比的,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他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
六、课外练笔。
请大家以“学习苦吗”为开头,写一段话,表明自己的观点。
学习苦吗?
“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哪个学生都曾经流露出来过。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我们每天起早贪黑来到学校听课,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打游戏、去游逛,这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吗?我们必须要知道,对于生活的感受,主要是由我们心中对一件事情的喜爱程度而决定的。和那些做重活的人比较起来,我们在学校只是动动脑筋,动动手,写写字,背背书,算算题……难道你都不愿意吗?我觉得天下第一等苦人便是心在别处,却身不由己地做着自己本不爱做的事,这种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煎熬,最终会使一个人走向毁灭。学习是一件在探索中寻找乐趣的事情,如果你能投身其中,便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与打游戏的乐趣是相同的。在我看来,解出一道数学题与军队打了胜仗是相同意义的,一篇好作文与主席管理好国家是相同意义的,背诵一首古诗与发明出新产品的意义是相同的。只要我们乐于学习,“学习好苦呀”这类的抱怨终将烟消云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对于学习,我们理应保持如此的态度。
九13班 韦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