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1—5回导读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1—5回导读课堂实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2 19: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游记》1--5回导读 课堂实录
徐杰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生:谢谢老师!、
师:这就不用谢了,我叫你们“请坐”是应该的呀。你们坐着上课,徐老师站着上课,我等会儿累了就坐下来,好吧?
生:好!
师:今天我们上《西游记》导读1。请大家先把每一回的回目自由地读一读。
生:好!(生读)
师:你们挺喜欢齐读的,是吧?不过,在齐读时有些同学不好好读老师也听不出来。接下来如有读书,大家各读各的,好不好?
生:好!
师:这些回目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呀?你们发现了吗?每一回……
生:每一回都是七个字,两个句子。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发现了?
生:断句一样。
师:都是很完整的句式。我们把这种标题称为章回体小说的“回目”。(板书:回目)每一个回目都采用了整齐的句式。大家想想,《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
生:100回。 (师板书:100回)
师:我们现在已经读到了三十回,已经读了将近三分之一了。不错,坚持读下去。
现在徐老师有个想法,我们能不能把1--5回的内容再减少一点呢?
出示PPT:
勇钻_______; 自封_______。
拜师_______; 勤学长生术。
大闹幽冥界; 销名_______。
不满_______; 强要齐天名。
搅乱_______; 吃尽圣金丹。
生:勇钻水帘洞,自封齐天大圣。
师:前句五个字,后句六个字,好不好?
生:改为“自封美猴王”。
生:拜师学艺。
师:“拜师学艺”?又不对。前面四个字,后面五个字。我们刚才说到,回目的句式要怎么样啊?字数相同,句式整齐。(板书)
生:拜师菩提祖。
师:很好。第三个。
生:消名生死薄。
师:好的。大闹幽冥界;消名生死薄。请坐!下面一个。
生:不满弼马温。
师:不满弼马温,强要齐天名。
生(齐):搅乱蟠桃会;吃尽圣金丹。
师:现在我们自由地把补充完整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齐读,老师摆手阻止)
师:我要大家自由读,不要齐读。
(生自由读)
师:好!这能不能也算是回目呢?当然可以。改小标题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勇钻水帘洞”,我们来看一看猴王的出世。请一个同学把这段话读一读。
出示PPT: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生读)
师:读得挺好,请坐!
(掌声)
如果要把这段话读得更好一点,要注意哪些地方?
生:感情……停顿。
师:你们觉得哪些地方要处理好停顿?
(生七嘴八舌)
师:你们如果能发现这段话的规律,就知道了。有没有发现规律?先看下标点。
生:有规律。“食草木”,前面是动词,后面是名词,所以在动词后面要停顿一下。
师:食/草木,这样停顿吗?你今天有没有吃/饭啦?(生笑)注意,“食草木”之间不要停顿。但是他发现了这个句子是动词加名词的构成形式,这一点很好。下面哪几个句子跟它是一样的?
生: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几个短语形成了很好的排比关系。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呢?
生:快一点。
师:带有排比句式的,要读快一点。下面看“与狼虫为伴”,有没有跟它相似的内容?
生:有。“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师。”
师:要读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生:快一点。
师:凡是排比的句式都要读快一点。前一个排比句与后一个排比句之间要略略地停顿。
师:“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两句是什么关系?
生:对偶。
师:后面一句话:“真是……”后面加了引号,这叫什么呀?
生:引用。
师:引用的语句,你们认为是按一般的语速读,还是读得稍微慢一点呢?
生:慢一点。
师:为什么要读慢而不读快呢?
生:有诗意。
师:对,有诗意,有享受的味道。诗意的东西,享受的感觉,要读慢。(范读)
(一生朗读,师肯定)
(学生自由读)
师:猴子的生活怎么样?能不能用几个词语修饰一下?
生:逍遥自在。
师:好!你带了个好头,用的是四字短语。下面要求大家都用四字短语来回答。
生:自由自在。
生:丰富多彩。
师:“丰富多彩”,有意思。这个“彩”字要不要加三撇?
生:要。
(一生答不出来)
师(启发):逍遥自在。
生:无忧无虑。
师:好词!
生:随心所欲。
师:太好了,想干嘛干嘛,这样的日子我也想过呀!
生:悠哉游哉。
师(惊叹):非常有意思。“悠哉游哉”,你们听过这个词吗?
生:听过。
师:还有补充吗?
生:无拘无束。
师:“无拘无束”,也很好呀!现在我们想想,刚才一共说了几个四字短语?七八个?写下来,写在猴子的生活段落旁边。能回忆起来吗?我要考一考你们是否认真听。没有认真听的就会有遗漏。
(生记笔记)
师:写了7个词语的请举手。
生:逍遥快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悠哉游哉、逍遥自在……
师:不会写的字,问问周围同学。“悠哉游哉”是你说的吧?你把它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悠哉游哉)
我认为,快活的生活也是平静的生活,但是平静的生活总有被一颗石子打出涟漪来的时候。打破猴子优哉游哉生活的那颗石子是什么呢?
生:唐僧。
师:注意,我问的是哪一颗石子打破了猴子生活的平静。
生:勇跳山涧。
师:是山涧吗?应该是勇跳水帘洞。对,打破这里的平静生活的,只能是水帘洞。要注意情节别跳得太快了。我们来看:
出示PPT: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有男生愿意读的吗?
(一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好,请坐。大家说说,我最欣赏的,是他读的哪一处?
生(齐):“我进去,我进去!”
师:这两处“我进去”,他读得特别好。如果我改成“不伤身体者……话未说完……”,也就是将“连呼三声”改为“话未说完”,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话还没说完,“啪”, 跳出一个石猴:“我进去!”多好呀!而原文是“连呼三声”,“呼”的是哪三声呀?“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过一会儿,再说一遍,过一会儿,又说一遍,然后跳出一个石猴。你们觉得哪个好?
生:“连呼三声”。因为它写出石猴犹豫了一下。
师:哦,他感觉石猴犹豫了一下。
生:我也是感觉他犹豫了一下。因为以前他过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成为了王,就要照顾他的子女。
师:你觉得他犹豫的是,做了王要照顾别人,工作量加重了。
生:他怕伤了身体,就不能过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师:对!这个地方很危险,万一伤了身体,万一因此牺牲了,就划不来,对吧?有犹豫。但犹豫了以后,为什么又要跳出来呢?
生:想当猴王。
师:哦,想当猴王。想当猴王,又犹豫,你们能不能把石猴的这种心理活动写出来呀?看谁写得传神,能够真实地表现石猴内心的复杂的变化。
(生动笔写)
师:谁先来分享?大家听好。
生:他……
师:用“他”还是用“我”?
生:“我”,用第一人称。
师:当然是。写人物心理,要用猴子的口吻写。
生:我害怕去尝试,跳进水帘洞,但是背后还以为他想当上美猴王呢!
师:又出现“他”了,整个都写偏了,没有写出他的心理活动来。你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他的心理活动的。
生:我想,我到底应不应该去呢?去的话会不会受到伤害?如果当不了我梦寐以求的猴王……算了,还是去跃跃欲试一下吧!
师:把“跃跃欲试”,改成“还是去试一下吧,万一运气好呢!”
生:石猴想:如果我失败了,……;但如果成功了,就可当上王,并且此瀑布也不是一般的瀑布,决定了,去!
师:前面有迟疑,后面决定了,去!很好。
生:当了猴王,那多……多好玩啊!但如果没跳过去当不了猴王,就可能把我伤了。可是要是当上了猴王……算了,算了,还是搏一搏吧!
师:嗯,我比较欣赏她写的。她写的不是一回转折,而是两个,非常好。这样就把猴子的复杂心理表现得特别好。
生:第一次说的时候,他心里想:到底去不去呢?他想道:“我好想当猴王啊!”第二次……
师(提醒):不要说第二次,直接往下讲。
生(继续):可是太危险了,如果牺牲了怎么办?这也太不值得了!算了,还是试一试吧!为了当猴王,只好拼了。
师:为了当猴王,目的明确。好,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是石猴内心的变化。现在老师教大家一个好办法,可以把一个人的内心的复杂变化写出来。——我们可以用关联词。(板书:如果……然而……但是……)关联词一用,句式的转换就出来了。
师:这只猴子现在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猴王,它发现了一个它们可以生活的好地方。但是,这猴子做了猴王以后,又觉得怎么样?
生(齐):寿命太短了!
生:他要去找长生不老的法子,于是就到哪里找去了?
生:菩提祖师。
师:对,找菩提祖师学艺了。菩提祖师的徒弟可都是了不起的人。
出示PPT:
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
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道:“不能!不能!”
悟空道:“不学!不学!”
师:菩提祖师发现这只猴子是特别聪明的。有个细节你们还记得吗?猴子特别聪明体现在哪里?
生:菩提祖师问孙悟空想学什么?孙悟空说学长生术,结果菩提祖师打了孙悟空三下,然后孙悟空半夜三更来到菩提祖师房前。
师:对,打了三下。师兄弟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猴子知道 “三下”代表“三更”。看来你们读书很关注细节,非常好。现在谁来把ppt上的这一段文字读一读。请后排那位男同学。
(一生读)
师:读错了好多字。是不是看不见?看不见跑前面来读嘛!我找第一排的同学来读给他听。
(又一生读)
师:基本上正确,有个字又读错了。
生:“术”。
师:“‘术’字门中”要连读。什么叫“‘术’字门中”呢?就是道家修炼成仙的一种方式。不要把句子读破。还有读得不大好的地方——“不能!不能!”“不学!不学!”
(一生读)
师:哎,有点意思啦!这四个词语,她处理得特别好的是节奏。“不学!不学!”显得很急躁,很干脆。那么,“不能!不能!”这个句子怎么读比较好?
(一生慢读)
师:很好。菩提祖师是比较有修养的,所以他会很沉稳地说:“不能!不能!”要是让徐老师来写,我还要加一个“祖师捋了捋他的禅须,摇摇头说:‘不能!不能!’”是不是更好一点?
生:是。
师:老师加了什么呀?
生:动作、神态。
师:这样加了以后,说话的祖师是不是形象显得丰满啦?你们能不能也在其他的“道”字前面加些内容?悟空会怎么“道”呢?拿起笔来写一写,把说话人的形象更好地表现出来。
(生写作,给另外三个“道”加元素)
师:刚才徐老师看到一个同学写“悟空急躁道”,“急躁”能不能看得见?我们要把说话人的形象给写出来呀!徐老师的“捋了捋胡须”这个形象就很鲜明,突出祖师是个成仙得道的高人。
生:祖师顺了顺长长的白须,思考片刻,道:“……”
悟空抓抓头,问道:“……”
悟空跳起来,直摆两只毛茸茸的手,道:“……”
师:嗯,有点意思。我最欣赏的是“悟空跳起来,直摆两只毛茸茸的手”,这就把猴子的急躁表现得很好。
生:祖师摸了摸悟空的头道:“……”
悟空鞠了一躬,道:“……”
悟空抓抓头,跺跺脚道:“……”
师:嗯,“跺跺脚,抓抓头”,猴子的表现特别鲜明。请坐,很好。我现在跟大家探讨一下,“似这般可得长生么?”说这句话时,悟空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开心呀?
生:期待。
师:对,我认为此刻他非常期待。那这前面该怎么写?
生:悟空转过头,瞪大了眼睛。
师:悟空转过头,瞪大了眼睛,以期待的目光看着祖师:“似这般可得长生么?”写“瞪大眼睛”,是可以的。还可以怎么写?他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
生:悟空把他的毛脸几乎贴到祖师的脸上去了,动着嘴在祖师的边上徘徊,道:“……”
师:请坐。前面半句特别好。“悟空几乎要把他的毛脸贴到祖师的脸上去了”,这个特别形象。悟空道:“不学!不学!”刚才那两位女生说得很好,一个是摆手的,一个是跺脚的。这个猴头有时候会撒泼,他会怎么做?
生:抓耳挠腮,乱蹦乱跳。
师:哦,用了“跳”字。“悟空一屁股坐在地上,两只脚乱蹬。”也可以吧?悟空有时候会这样的。你不信往后面读,《西游记》里就有这样的描写。
生:……不走了,不走了……
师:对,这叫撒泼。这个同学读书已经读到后面了。“我就不走了!”悟空打滚。这里可以借用过来。所以,我们写一个人说话,不仅要写他说出来的话,还要把他说话的方式写好,从而更鲜明地表现这个人的性格。你们做得都挺好的。那么,祖师教给他什么好本事了?
生:筋斗云,七十二变。
师:会“七十二变”就表示已经能够怎么样了?
生:长生不老。
师:是的,猴子如愿以偿了。请看屏幕。
出示PPT:
试着用“他已经……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要……”这样的句式说说石猴的不满足。
我先开个头,你们往后接,好不好?
他已经过上了优哉游哉的生活,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要做美猴王。
生:他已经当上了美猴王,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要长生不老。
生:他已经长生不老,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要一把称手的兵器。
生:他已经得到了一把称手的兵器,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要当齐天大圣。
生:他已经得到了一把称手的兵器,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要……披挂。
师:对,对,还要很好的披挂。很好,继续往下说。
生:他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装备,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要当官。
师:“当官”,说得还不够明确。
生:到天上去当官。
生:他已经当上了弼马温,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当齐天大圣。
师:“弼马温”是干嘛的?
生:养马的。
师:对,“弼马温”是养马的。猴头嫌官小,还想当“齐天大圣”。结果真的当上了“齐天大圣”,他满足了吗?
生:没有。
师:想要干嘛呀?
生:想当玉帝。
师:哦,想要取代玉帝。所以后来招来了如来佛祖,把他压在五指山下。我现在想问问,对猴子的这种“不满足”,你们怎么看?好还是不好?
(生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
师:想清楚再说。说“不好”的人请举手。请放下。说“好”的人请举手。一半对一半,我各找一个人来讲讲理由。
生:不好,说“好”的话就引不出下文了。
师:我问的是这种不知满足的心态,是好还是不好,不是问小说的写法。
生:我认为是好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了强烈的欲望,才能够往上升。
师:哦,有了不满足的欲望,才能够往上升。
生:我觉得不好,因为太贪心了。
师:太贪心了就不好啦?我觉得有时候人贪心一点挺好的呀。譬如我这次考试得了75分,就觉得我还有潜力。我想贪心一点,下次争取得个78分。
生:我觉得好。因为人人会有求生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
师:不是“求生欲”。这句话我听懂了,人都有向上的欲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再听听女生的想法。
生:……
师:你愿意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还是愿意做一个永不知足的人?
生:知足常乐的人。
师:哦,我一看你就是个知足的人。请坐。这两种生活态度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呢?来,请你说。
生:在有的方面贪心,在有的方面满足。
师:哦,她有选择。有的时候“贪心”,有的时候不能“贪心”。请坐。我很欣赏她的想法。但是,这“有的时候……有的时候”怎么判断呢?抓阄?抓到“贪心”的时候就“贪心”,抓到不“贪心”的时候就不“贪心”。
(生笑)有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生:该贪心的时候,就是提升自己。
师:提升自己的时候,要不知足,贪心。什么时候不能贪心呢?
生:对自己有害时。
师:请坐。对能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要不知足;但是,对于物质的追求,对于名和利的追求,我们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心不足。徐老师希望你们也能这样。对名和利,物质享受,我们要适可而止;对能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我们要永不满足。这个石猴,他因为对名和利贪心不足,所以最后招来了灾祸。
石猴被埋在五行山下,佛祖说,500年后会有人来度他。500年后,唐僧果然来救他了,这就叫“伏笔”。
出示PPT:
作为长篇小说的开篇,前五回有许多内容是后面情节发展的“伏笔”,请你找一找“伏笔”,看谁找得多。
师:比如说,孙悟空师父菩提祖师教了他筋斗云,后面好多回中都写他用上了筋斗云。唐僧已经被妖怪洗好放在蒸笼里,马上要蒸了吃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孙悟空要搬救兵。如果慢慢走,等他回来,唐僧就会被吃剩几根骨头了。这时候怎么办?筋斗云呀!筋斗云一翻十万八千里,马上就能找个人来救命了。这就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你们想想,还有没有伏笔和照应了。
生:七十二变。唐僧经常被抓走,孙悟空就变成小蜜蜂,钻进去和他说话。
生:他大闹天宫的时候,被抓起来,送到太上老君的那个炼丹炉,炼出了火眼金睛,能辨别出来哪些是妖怪。
师:对,三打白骨精就是因为他看得出来美女是妖怪,唐僧他们看不出来。很好。
生: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来谁砍不死他,他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了。
生:金箍棒。
师:对,降妖伏魔他肯定要用到金箍棒。那叫“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
生:他拔一根毫毛,嚼啐,一吹,就能变成小妖的模样。
师:对,就是七十二变嘛。
生:观音菩萨三根救命毫毛。
师:这可不是前五回的,要记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伏笔。
生:消除生死薄,长生不老。
师:他消掉生死簿,不仅消掉了自己的,还把猴子猴孙的也消掉了。所以他后来被唐僧赶回花果山时,他的子孙还在。是吧?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出来以后,很生气,一脚踢翻了炼丹炉,有两块烧红了的砖头落入凡间,变成火焰山,成了大麻烦,孙悟空只能找铁扇公主去借扇子。其实,前面五回有很多东西,是与后面的情节有联系的。比如,他的结拜兄弟,后面和他还有交集。
生(齐):牛魔王。
师: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所以,我们读《西游记》时要前面后面连起来读,这样会很有意思。6—12回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唐僧的身世。我们回去再读了看看,写唐僧的身世,有没有伏笔和照应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